这种直销模式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强调、推广、强化直销员推销产品,直销公司要正常运作下去,就要有直销员不停加入进来,老直销员就要持续推荐新的直销员。讲述业务说明会是直销公司培训直销员的常见方式,即讲公司、讲产品、讲制度。
但是非法的传销系统,它们没有产品也不会讲产品,它们只是靠拉人头赚取利润,再让下线在加入的时候交一笔费用,没人会傻到直接告诉你这是“入门费”,而是诱导你这是“投资”,是获得奖金分配的资格等等。
有无高额的所谓“入门费”,也是区分直销和传销的重要标准之一。
直销牌照,就像一座围城,没有获得牌照又想致力于直销的企业,都在拼着命地想得到相关行政部门的认可,但是,有牌照的企业真的就能青云直上吗?
雅芳,一家号称为“比女人更了解女人”的公司,早在上个世纪其化妆品就风靡全球。
1990年,雅芳进入中国,直销模式是其一直以来的强项。但1998年国内传销活动猖獗,随后出台的《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令直销模式一落千丈。
靠直销模式起家的雅芳也因此转向传统零售渠道,改用店铺加推销员的模式经营。2005年4月,雅芳中国获国家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在北京、天津直辖市内和广东省全省内进行直销试点,是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得直销试点资格的企业。2006年,雅芳成为获得我国第一张直销牌照的企业,就此向“专卖店+直销”混合模式转型。
然而,就在雅芳获得直销牌照两个月后的4月11日,熟悉雅芳的人应该不会忘记经销商在广州天河时代广场的雅芳中国总部的“逼宫”事件。几十名雅芳内部经销商聚集,却并不是如往常一样来提货的,而是因为“公司开展直销损害到专卖店销售利益”,从而要向雅芳高层为直销“开闸”后专卖店的生存讨个“说法”。
“由于销售员可直接到公司拿货,直接销售将可以降低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费用,所以直销员将具有更多的价格优势。”曾经开雅芳专卖店的曾红雯说,直销人员的商品与店内的完全一样,但卖的价格却可以低很多,离职的销售店员转而成为直销人员,还将以往的常客带走,雅芳产品将完全跳过经销商而通过直销人员销售,专卖店、专柜则沦为免费展示雅芳产品、免费退换问题产品的场所。“大家都相互抢饭吃,自己人跟自己人压价的事情也常发生。你说这样哪能做得好呢?”曾红雯说,坚持一年后,她将自己的店铺关闭。
“专卖店+直销”混合模式令雅芳陷入渠道混战的泥沼之中。
《小康》记者从安利相关负责人处获悉,目前,安利除了有庞大的直销队伍之外,在全国各地还有290多家直营店。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直营店不是通过经销商或加盟的形式,而是全由安利公司负责,直营店内销售的产品与直销人员提供的商品属同一价格。因此并不存在不同渠道不同价格的混战局面。
2013年6月14日,商务部根据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统计的数据,对2012年直销行业发展规模、经营情况、行业发展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32家直销企业,除1家直销企业的直销销售为零外,其余31家直销企业共实现直销销售额199.37亿元。从企业主营业务情况看,直销企业通过直销经营实现的销售额占企业销售总额的比例为28%,企业开展多种模式经营的特点明显。31家企业中,有2家企业的直销主营率超过50%,有25家企业的直销主营率低于20%,其中,8家企业直销主营率不足1%。
由此看来,有人喜有人忧,直销牌照并非是可以把企业带入豪门的“尚方宝剑”。
《条例》的漏洞
在中国,像陈强的企业一样没有直销牌照但又以直销模式运营的企业超过2000家,他们游离在直销与传销之间,随时都有被查的风险。
《小康》记者从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查询获知,2006年2月22日雅芳(中国)有限公司从中国商务部获得第一张直销牌照,2013年10月18日,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最近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
“我们也想按照相关法律申领直销牌照,但刚开始没办法达到申领条件。”陈强苦笑说,“打擦边球”是无奈之举。根据《直销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申请成为直销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投资者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在提出申请前连续5年没有重大违法经营记录;外国投资者还应当有3年以上在中国境外从事直销活动的经验;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8000万元;依照条例规定在指定银行足额缴纳了保证金;依照规定建立信息报备和披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