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犯罪的基本问题(2)
来源:中国反传销研究所责任编辑:风清扬2011-07-07 04:45
第一,组织、领导他人实施传销活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具备骗取财物的要素时(以下简称原始型传销活动),应当如何处理?
第二,组织、领导他人实施传销活动,骗取财物的(以下简称为诈骗型传销活动),是否仅成立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第三,组织、领导者之外的参与传销的人员(以下简称参与人员)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
二、组织、领导原始型传销活动的刑事责任
“虽然国家明令全面禁止传销,但是传销活动仍然十分猖獗。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每年查获的传销案件涉案人数都在百万人左右。一个传销个案,参与人员达几十万人,涉案金额可达几十亿”。[5]例如,“全国著名的玛雅传销案,涉案人员达50 万人;震惊全国的301 传销大案,传销人员涉及18 个省市,有60 多万人,涉案金额20 多亿元;而亿霖木业传销案骗取的资金则达上百亿元。据初步测算,全国约有上千万人参与传销活动,吸收上千亿元的民间资金”。[6]正是为了进一步打击传销活动,尤其是为了更有利于打击组织传销的活动,《刑法修正案(七)》增设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但是,刑法第224 条之一规定的传销概念的外延窄于国务院《禁止传销条例》所界定的传销概念的外延。突出地表现在刑法第224 条之一要求传销活动“骗取财物”,而国务院《禁止传销条例》所禁止的并不限于骗取财物类型的传销活动。此外,国务院《禁止传销条例》第2 条在规定传销概念时使用了“等方式”的表述,而刑法第224 条之一没有使用“等方式”的规定。值得思考的是,在传销方式不断演变,从传销“产品”向“资本运作”等名目转变,从收取入门费向“高额加盟”费转变,惩治传销活动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刑法就不需要“全面禁止传销”,只需要禁止“诈骗型传销活动”吗?换言之,在诈骗型传销活动盛行的当下,原始型传销活动就无罪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虽然当前的传销活动大多以骗取财物为目的,但不能据此认为当前和今后不可能存在原始型传销活动。立法者与解释者都应当吸取以拐卖妇女、儿童罪取代拐卖人口罪的教训:即使现实中行为人拐卖的对象几乎100%是妇女与儿童,也不宜人为形成处罚漏洞,将拐卖已满14周岁男性的行为排除在刑法规制之外。基于同样的理由,即使当前的传销活动几乎100%属于诈骗型传销活动,也不宜将组织、领导原始型传销活动的行为排除在刑法规制之外。况且,倘若只禁止欺骗型传销活动,原始型传销必然更为普遍。
其次,虽然诈骗型传销活动具有更为严重的法益侵害性,但不能据此认为原始型传销活动就不具有法益侵害性。换言之,不能因为诈骗型传销活动危害更大,就认为原始型传销活动不具有可罚性。更不能因为诈骗型传销活动危害更大,就认为原始型传销经营已经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因而不再属于禁止之列。
以曾经发生的案件为例。2006 年4 月,被告人孙某与山东某公司签订合同,被该公司聘为副总经理,之后孙某便以该公司的名义开展非法传销活动。2006 年5 月25 日,孙某开始以会员制销售药酒。其销售方式为:消费1000 元为一单,购买价值分别为1000 元、3000 元、5000 元、1万元、2 万元的药酒,可以成为相应等级的会员。成为会员的同时,介绍另一人加入并成为会员,可以自购买货物第二日起开始返利,返至购买货物金额的两倍为止。介绍人根据其会员级别,还可以分别拿到被介绍人报单金额的不同比例的提成。参加的会员销售量达到一定数额,可以得到奖励。为了大量吸收会员,孙某又设立“物流商”,“物流商”可以从其发展的会员报单款中领取5%的提成。经鉴定,自2006 年5 月18 日至2006 年7 月5 日,孙某非法经营数额共计1009.044 万元。法院经审理认为,孙某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 万元。[7]显然,倘若这样的案件发生在《刑法修正案(七)》公布之后,就不可能将其认定为刑法第224 条之一规定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因为不具备欺骗财物的要素),只能以非法经营罪论处(仍然符合非法经营罪的构成要件)。
概言之,在《刑法修正案(七)》公布之后,由于组织、领导原始型传销活动的行为,并不具备刑法第224 条之一所要求的“骗取财物”的要素,不能认定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又由于这种经营行为被法律所禁止,并且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依然应以非法经营罪论处。
与之相关联的问题是,如果原始型传销行为同时触犯其他犯罪的,应当如何处理?答案应是从一重罪论处。例如,行为人非法传销伪劣产品的,其传销行为就是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由于只有一个行为,仅成立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因此,最高人民法院2001 年4 月10 日《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作出的“实施上述犯罪(即因实施传销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情形———引者注),同时构成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的规定,对于处理原始型传销活动案件,依然是有效的、合适的。
你可能对下面的文章也感兴趣
传销罪研究之三十七:内蒙高院认定积极参与者不构成犯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是刑法修正案七通过的罪名,于2019年2月开始正式施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最大的争议是如何定性领导者与组织者,尽管《传销活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意见》对领导者、组织者进行了定义,规定了:1.在传销活动中起发起、策划、操纵作用的……
关于办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关于办理组织领导 传销 活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 对 传销组织 内部人数和层级数的计算包括组织者、领导者本人及其本层级在内 □将 传销活动 的组织者、领导者细化为五类人员 □参与传销活动人员是否认为被骗不影响骗取财物的认定 □对于以团队……
传销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是绑架罪还是非法拘禁罪?
最近有一起案件,传销者因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被法院以非法拘禁罪判刑。我很高兴,因为在这之前的传销案件中,除非除了人命,否则都是按照经济案件来处理的。这次是一个进步,对于打击传销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高兴之余,我也有缺憾,我认为传销者非法限制他……
两会中:应尽快立法严打社区传销犯罪
昨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安徽代表团举行分组会议,审议两院报告。在审议过程中,全国人大代表各抒己见,对两院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要对基层法官分类培训 全国人大代表李爱青 由于工作性质缘故,全国人大代表李爱青也会处理一些信访事件。……
组织领导传销罪之犯罪构成及其特点与危害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各种新型产品的经销模式纷纷诞生,而非法传销也混迹于其中,并在多种因素的刺激下不断蔓延,呈现屡打不绝、愈演愈烈之势,不仅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而且极大损害人民群众……
非法传销人员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传销,就是传销组织通过多层次、独立的传销来销售或提供劳务,每个传销员除了将货物销售以赚取利润外,还可以介绍、训练他人为新的传销人,并建立新的销售网络来销售公司货物,在公司获取更多利润的同时,每个传销员也在自己的销售网络中获取相应的差额。传……
传销非法集资犯罪最高可.处.死.刑
剖析非法集资十二种形式,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国务院法制办:非法集资犯罪最高可处****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的,最高可处****,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昨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表示,要坚决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