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我是中国妇女报的记者,过去也写过郑太,我是感觉到现在基金会越来越多,今天参加了安利公益基金会的启动仪式之后我挺有感慨的,我觉得你们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你们切入点很准,而且形象生动,我觉得你们将来一定能成功。这是一点想法。最主要我是深深感觉到,因为我是中国妇女报,所以我知道郑太曾经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下岗女工,很多想成就自己梦想的女性找到了自己拼搏,实现梦想的舞台,真正是在中国消费品促销这方面形成过亮丽的风景,形成过创举,现在我感觉到你们又会形成新的创举。我现在最关心的您刚才也谈到,您有潜在的资源可以去整合,我相信可能说的就是当年的这些女性非常能干的,经过市场考验的这些女性,他们可能都是您将要整合的资源。我特别关心的是您将怎样去整合这些资源,让他们怎样去参与公益事业,形成你所需要的这种志愿者的行为?
郑李锦芬:首先谢谢你,你太夸奖我了。我也必须坦率的承认,我现在说的整合资源,我的脑海里面还没有包括那么庞大的一个中国的下岗妇女,或者是广大的妇女群众,如果他们有心有力,有爱,愿意参与,我们把他们都包括进来,毕竟我们现在才刚刚起步,我也要争取经验,我也需要时间去把方方面面很多锁定,然后才去把我的人力资源队伍去扩大。现在我想我们主要的还是先把我们内部,安利这个志愿者队伍,6万多名,不是所有安利的营销队员,这是已经登记了,在共青团登记注册的志愿者,他可以被我们纳入进来,来帮助我们做这个公益活动。但是我想下一步余放应该有计划,在基金会我们会招募志愿者,不一定是我们过去6万个安利的志愿者,我们一定要放开怀抱,我们一定要拥抱更多的有心有爱的人士来参与。所以如果你说比方您是妇女报的记者,如果你能透过你的平台,能够帮助我们呼吁更多的人来参与安利的慈善基金会的志愿者,我当然首先跟你说感谢。因为人手永远不会嫌多,我们志存高远,我们不是做三、两年,我们希望在中国能够有持续性,做好这些项目,都是庞大的项目,我们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所以我非常感谢您对我们投了有信心的一票。
黄德荫:我补一句,刚才我晚到是因为有第二个论坛在外面进行,第二个论坛有一位讲者他是一个媒体的人士,他就在现场也呼吁所有的媒体,其实他呼吁刚好能够回应你的问题,他说假如我们能够把中国农民工子女的这种情况,这个故事能够多用一个简洁的方法表达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你就很自然打动更多人支持这个项目,所以我觉得我们其中一个工作也是要把农民工子女他们所处的处境更好的表达出去,这就应该能够有效果。刚才媒体朋友已经呼吁其他朋友来支持了。
郑李锦芬:而且不是一次呼吁,要多次呼吁。
主持人:我们希望通过今天专访能够让社会资源更多关注这个领域。
提问:刚才郑太讲到您现在是从CEO职位变成基金会主席了,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我不知道这对您的工作状态有什么变化,您自己心态会有什么不一样,是不是觉得比以前轻松一点,还是说其实有一些新的挑战?
郑李锦芬:现在可能言之过早,基金会刚刚起步,肯定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做CEO,一个企业在中国投资开发,肯定有盈利的要求,有各方面的责任。现在我的责任比以前轻多了,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游戏,但是这个基金会主席的工作跟以前还有一个很不一样的,这个工作没工资的,以前工作有工资的。这个工作没工资也做的很起劲,为什么呢?他很有意义,一个可能自己是中国人,第二反正自己也不是年纪那么老迈,精神还挺好的,身体也挺好的,所以我觉得也需要有一些寄托,所以我就觉得在基金会这边的责任也是非常重大的。而且工作大家各方面对安利期盼也挺好,因为安利在中国做十几年之后,大家都觉得是一个可信任的,安利本身美誉度非常高,安利出来做基金会大家对他期盼非常好,我最怕让大家失望。今天之后我开始有一种新的压力,过去三个月不做CEO本来挺轻松的,但是今天我们基金会正式宣布成立之后,我现在压力又来了,所以还是有压力,跟以前是不同的压力,以前的压力是一定要作出一些成绩,那个成绩是可以用金钱来表达的,用数字来表达的,比方说你的公司利润是多少,你能够帮助的销售人员的人数是多少,那些数字来表达。现在我的压力就是不一样,我做的工作成效也不能用数字来表达,是用质,而不是用量来表达,是另外一种,明年再问我这个问题我可能会给你比较好的回答。
提问:我是南方周末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因为现在做慈善的外资企业其实很多,安利为什么会成为第一家在民政部下属注册的非公募基金,是不是你们很敏锐的抓住了,看到了民政部可能有放开的机会,还是说你们在这方面做的特别好。我想问一下这个问题。另外还有刚才郑太也提到,现在可以再去定向的募集一些资金,目前你们有没有定向募集到外面的资金,还是目前启动资金都是安利这边来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