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私域电商研究中心主任庄帅向无冕财经(ID:wumaincaijing)分析称,目前的传销风波对淘小铺的影响极为有限,“在淘小铺之前,云集、芬香等社交电商也一度被定性为传销,后来都正名了。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淘小铺的本质是卖货,且货品真实可用,对用户没有造成伤害。”
庄帅进一步指出,由于背靠阿里流量的淘小铺,能够引进众多经销商,也进一步保证了淘小铺中的货品种类足够丰富,进而形成有力的竞争力。至于分销模式,他认为阿里方面会进一步完善,“京东的芬香已经是得到验证的了。只要后续淘小铺能调节好分销层级,做好品控,同样能走下去。”
相比起传销嫌疑,已然成了阿里在社交电商领域主力军的淘小铺现在更让人担心的是产品供应链。
可以说,市场上备受热捧的、获取高佣金的淘小铺,与淘宝官方版淘小铺之间,除了共用“杭州心选”的供应链,似乎就不存在更多的联系了。
在庄帅看来,淘宝在淘小铺上的打法,跟京东做芬香十分类似。他告诉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淘宝之所以把运营权交给第三方机构,主要是为了控制风险,但同时,它依旧把淘小铺的供应链牢牢握在自己手里,“淘小铺是以人际关系的裂变为核心,若是商品质量和品控做得不够好,平台很快就做不下去了。由阿里自营电商来做供应链,更能保障用户体验。”
事实上,淘小铺所说的自营电商并不新鲜,其实就是阿里在2017年试水的淘宝心选——据公开资料显示,淘宝心选的经营主体就是“杭州心选”。
问题是这几年下来,淘宝心选的表现乏善可陈。
最开始淘宝在做淘宝心选时,引发了不少争议。皆因阿里一直把自己定位在平台运营商,之前甚至一度嘲讽京东,认为自营这样重资产的电商模式成本高利润低。所以当淘宝心选横空出世时,外界普遍认为,阿里只是把它当做战略性的防御产品,用于对抗同类型的网易严选。
只不过,尽管整整筹备了一年多才上线,但淘宝心选始终激不起水花,未能在商品上与对手形成差异化。直到现在,淘宝心选仍旧是悄无声息,反倒是不时会有关于产品质量不佳、货不对板的投诉产生。
根基不深的淘宝心选,或会给淘小铺埋下隐患。
按照冯鑫的指引,进入他所在的淘小铺,你会发现产品类目的丰富程度与淘宝无异。但无冕财经搜索发现,淘小铺首页推荐的,且在小铺销量可观的商品,在手淘店铺上的销量却是寥寥可数。
据《IT时报》的报道,此前曾实地走访的三家淘小铺供应商均是“查无此人”,注册地址与实际经营地址并不相符。对这种情况,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李旻表示这三家供应商存在法律风险。
对于品质问题,庄帅向无冕财经表示,如今淘小铺采用的自营平台方式还是会比淘宝本身的开放平台模式更可控,“做自营平台能够看到库存,可以调节价格,若由此发展会员用户,也方便后续引入更多的商家和品牌。从模式上看,自营电商会更稳健。”
但同时,他也表达了担忧,“做自营电商背后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流程,淘宝本身做自营电商的时间不长,后续还得看它是否能做好品控。”
“心余力拙”,说的就是阿里多年在社交电商领域的尝试。
2013年,淘宝开始做内容社区产品“微淘”,让用户自主选择自己关注的账号和领域。之后,阿里继续朝着社交电商暗暗发力,投资布局微博、小红书等社区,承担起一部分社交电商的功能。
但即便如此,阿里还是没能迎上社交电商的风口。前有拼多多迅猛崛起,后有老对手京东也率先做起芬香、东小店,阿里终究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毫不夸张地说,淘小铺的强劲势头让阿里在社交电商领域再一次看到了希望。
为了抢占这一波红利,阿里在押注淘小铺的同时,还低调内测了淘宝高手、淘花等一系列社交电商平台。据悉,无论是淘宝高手还是淘花,在形式上都与淘小铺高度类似。但在“先行军”淘小铺正准备发力奔跑却开始碰上各种麻烦的情况下,淘宝的社交电商之路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