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除了暗无天日的雾霾,还有源源不断的商机。
在糟糕的空气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时,人们对空气质量以及身体健康的关注度日益上升,和空气有关的“霾产业”产品,如空气净化器、空气质量检测仪、口罩、净化型空调都逐渐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进入平常家庭成为家居必需品。
与雾霾相关的行业或者是产业,逐渐成为包括直企在内的众多企业的追逐热点。以空气净化器为例,有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2020年,仅空气净化器累计销售额将达到5600亿元,其中2020年的全年销售额将达到1520亿元。也就是说,仅空气净化器一项,就蕴含着千亿商机。
在“霾产业”市场繁荣的面前,直企无疑迎来了有利的发展契机。
一、雾霾天带来的“霾产业”
每到冬春季节,雾霾天气便会光临我国的华北地区,接连不断的雾霾天气、较差的空气质量困扰着出行的市民和许多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在我国,雾霾天气每年都有发生。据中国气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自1961年开始,我国的平均雾霾天数便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虽然雾霾主要集中京津冀晋、黄淮一带,但是近几年的范围有扩大趋势,江浙地区、东北地区、以及上海都有所涉及。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雾霾现象,不管是室外还是室内,人们都希望通过不同的方式减少对污染物的吸入。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口罩、空气净化器乃至刚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的新风系统、清肺食品和保健品,以及打着“洗肺”、“避霾”旗号的旅游产品,逐渐构成了“霾产业”的主力。
有学者指出,“霾产业”的诞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便是雾霾天气带来的庞大的市场需求,它的出现绝非偶然,它的出现也为企业带来了一些商机。
二、雾霾催热“霾产业”千亿商机
随着PM2.5日益加剧,恶劣天气出现的频率愈来愈高,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也迅速提升,这催生了空气净化器及相关产品的“霾产业”市场,人们对空气质量的重视为这类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2011年以来,雾霾天气的大范围爆发,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迎来了一波井喷行情。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13年空气净化器零售量和销售额分别为376万台和88亿元;2016年,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已达到574万台、141亿元的规模,而随着雾霾成为空气质量的新常态,室外环境佩戴防霾口罩,室内配置空气净化器成为应对当前空气问题的刚性需求。
数据显示,作为具有“消毒杀菌”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在欧美日韩等国家普及率非常高,已经广泛应用于家庭、医院、办公室、宾馆、学校等私密以及公共场所,普及率已经达到30%。而在我国,空气净化器在家庭、办公等环境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普及率仅0.2%,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据一家知名家电行业市场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2020年,仅空气净化器累计销售额将达到5600亿元,数千亿商机正在吸引包括直企在内的一众企业将目光聚焦在这一领域。
三、直企在“霾产业”市场中的现状
1、直销渐成空净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随着市场的火热,空气净化器这类与“大健康”息息相关的家电成为直销企业首先涉足的产品类别。据中关村在线ZDC调研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5年,空气净化器市场在销品牌数量由78个增长到688个。这其中,直销就是一支重要的市场力量。
安利是最早涉足空气净化器市场的直销企业。除了安利,其他直销企业也开始陆续推出空气净化器,安惠在2011年推出了安洁空气净化器。随后荣格在2014年推出了康净怡负离子空气净化器,三生紧随其后推出了宜+空气净化器。
而在2015年,有尚赫纳米空气净化器、东方红神舟天源牌空气净化器、康力“瀞润”负离子空气净化器、CNI长青歆净加湿型空气净化器、无限极享优乐空气净化器、春芝堂健馨空气净化器等空气净化器先后推出。
直企涉足空气净化类产品的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有接近38家直企推出了自己的空气净化器产品,占直企总数近一半,部分还未推出空净产品的直企也正在新产品的筹备当中。
有直销业人士透露,空气净化器是直销产品中的畅销品之一,有些直企的空气净化器年销量超过几十万台,若按其9300元/台的售价来看,将直接给企业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空气污染状况的日趋严重,关于雾霾以及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文章在朋友圈广为流传,科普内容与伪科普的内容甚至有部分是谣言,一定程度上引发恐慌情绪,加剧社会矛盾。
因而,通过教育宣传引导消费者正确看待空气质量与呼吸健康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有行业专家指,直企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多采取直销员与消费者一对一销售的方式,直销员不仅介绍产品,还宣传健康知识,所以不同于其他厂商,直企在空净市场里是重要的呼吸健康理念传播者,这就为直企在“霾产业”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产品功能相对单一 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制约发展
虽然逐渐成为“霾产业”市场的重要力量,表面上,直企在“霾产业”市场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但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自主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直企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较弱,这都将严重影响直企在“霾产业”市场中的可持续发展。
该业内人士认为,有部分直企尽管非常重视包括空气净化器在内的产品研发工作,经过多年发展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研队伍,但总体上来说,直销企业里的产品研发队伍人员数量少。
除了科研人员以外,还需要大量的专门从事产品项目评估、产业化合作和市场运作的产业化专门人才,以及既懂空净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直企对于这些专门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都是十分缺乏的。
相关专家表示,人力资本的缺乏严重制约了直销企业在产品领域的管理和自主研发能力的创新,同时也影响了直企在空净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以空气净化器为例,很多直销企业仅有单一种类和功能空气净化器,大都标榜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能够有效提高空气的清洁度。产品种类多功能却大多相似。
而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空气净化器除了可以治理粉尘以外,更多的是处理花粉、异味、宠物的毛发、以及一系列的细菌等。对于当前讲究多样化、多元化、高品质的市场需求来说,直企的空气净化器无疑在未来的市场竞争方面不具备优势。
3、空净产品多是代工生产
除了缺乏复合型人才造成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外,影响直企在“霾产业”市场中的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有部分直企每年投入产品研发方面的资金极其有限,这就使得许多直销企业缺少甚至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他们大多数产品都是靠贴牌代工生产的,或者是靠合资合作发展而来的。”
据了解,由于直销行业发展太快,很多直企虽有渠道优势,但真正有自己工厂的较少,70%~80%是代工,其中就包括空气净化器的生产。
不过,有家电研究机构的相关人士指出,贴牌代工生产是空气净化器行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就像山寨手机一样,一方面市场不断增加,蛋糕很大,另一方面空净技术渐趋成熟,进入的门槛大大降低,生产周期缩短,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促使贴牌代工生产盛行。但是行业竞争不断加大,贴牌加工品牌发展越来越艰难。”
4、直销企业空气净化器的价格以6000~9000之间居多
直销企业的空气净化器价格大多集中在6000—9000的范围之内,其中最高的安惠安洁空气净化器每台售价达到13900元,而最低的金日牌KJ320G-B02空气净化器价格则为3780元/台。
(注:官网未公示空气净化器价格的直销企业未计入内)
对比国内京东、苏宁等较大的电商网站后,道道舆情监控室发现,就空气净化器而言,购物网站上出售的该类产品价格大都集中在3000~4500之间。而价格在6000~9000之间的空气净化器在京东网站上的数量占比还不到5%。另外,根据2013~2014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来看,消费者的关注重心依然集中在3001~4000元价格段,空气净化器的品质关乎于健康,大多数消费者更青睐于中高端产品。
5、忽略对消费者后期使用、保养的售后问题
目前,直企普遍重视空气净化器的宣传和销售,却忽略了对消费者后期使用、保养的售后问题。根据调查显示,49.5%的用户对空气净化器的售后服务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质疑。其中,服务网点少、维修费用高、没有售后回访、产品知识和使用普及不足等均为薄弱环节。此外,目前44.7%的空气净化器使用者不了解后期保养办法,43.9%的使用者未清洗、更换滤网,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有业内人士认为,空气净化器对于滤网耗材、售后服务等环节持续依赖性较高,只有完善的售后服务,才能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但服务牌不是任何品牌都打得起的,更不能只是一个噱头,必须建立在专业的技术、产品、服务基础之上。所以,如果直企的空气净化器售后服务问题跟不上的话,会为其市场的销售带来很大的障碍,也不利于该产业的长期发展。
6、家用电器成第六大类产品 直企面临多品牌博弈
去年3月,商务部网站发布了《商务部、工商总局公告2016年第7号(关于直销产品范围的公告)》,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直销产品范围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家用电器”,同时公告中还表示“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将根据直销业发展状况和消费者的需求适时调整直销产品的范围。”
随着商务部、工商总局将家用电器纳入第六大类直销产品,一定程度上会促进部分专业空净品牌进入到直销市场。
据了解,与家电领域家电领域的巨头品牌凭借自身知名度拓宽市场、互联网知名品牌凭特定消费人群借势打下“群众基础”不同的是,像浩泽这种专业空净品牌,不管是从行家追捧到消费者口碑相传,还是从产品性能到定价,都透着一股务实的态度,主要体现在机器净化性能相对老品牌有较高提升,价格更加亲民。
有行业人士表示,这类专业空净品牌的介入,将使得直企在“霾产业”市场中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如何扭转局势,真的需要直企费一番思量。
四、直企在“霾产业”中如何抓住机遇
1、与有资质的工厂合作,加强自主产品研发能力
事实上,贴牌代工生产在行业内并不新鲜,也一直是一些直企寻求产品最佳性价比的有效方式。有人认为,代工生产方式对直企而言无所谓好坏,是跟企业的发展阶段有关系的。“企业发展初期,是需要寻找符合资质的企业进行合作,以保证产品质量,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需要在代工方式积累技术、研发、渠道实力的基础上,推进自有品牌和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了。”
据统计,在成熟的市场、实力雄厚的资金基础和放眼长远的经营观念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直企标榜的是巨额的研发投入,不断开发科技含量高的创新产品,而且它们会根据市场的需要去研发新产品,在研发过程当中不断地去调整,让产品更符合消费需求,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并延长其产品的生命周期。
早在1986年,安利就推出了第一代空气净化器,至今已有超过30年的发展历史,2005年,安利推出了其第三代的产品——逸新TM空气净化器。30多年的深耕使得安利在空气净化器方面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在2015年10月16日发布的首批通过新国标测试的8个产品名单中,安利的逸新空气净化器也位列其中。
“加大技术投入和创新力度将最终给直企带来丰厚的回报,并使整个产业的资源会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使直企能够以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在与大品牌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找准定位 空净产品往多功能智能化发展
涉足“霾产业”市场的企业越来越多,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直企想要分一杯羹就必须先找准自我定位。“传统家电厂商及专业空净厂商云集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而直企的自强之路最好是技术创新,同时整体产品结构升级也势在必行,在产品细分人群、多功能、智能化方面需要与时俱进。”
就目前来讲,一些空净产品已经向多元化、多功能方面靠拢,部分高端空净产品的附加功能也已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例如,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对空气中的病菌比较在意,于是便会选购配备消毒、除菌功能的空净产品;有的用户家庭周边临有大型垃圾场或化工厂,空气气味比较大,这类消费者多对有除臭、除异味功能的空气净化器“情有独钟”。
当然,仅仅是有“除”的功能还不够,一些新的空净产品还能为空气中增添“营养”。像市场上一些使用生态级负离子生成技术的高端产品,就能够向空气中添加负氧离子,对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消除疲劳、改善睡眠起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空气净化器作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已是不可逆的大趋势。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升级,部分空净产品已拥有Wi-Fi联网、APP远程控制、自动启动系统、自动检测等功能,但这些功能只是智能道路上的基础,直企的空净产品在智能化发展上依旧有很大潜力可挖。
3、开辟蓝海 进入个人防护用品市场
此前有报道称,中国空气净化市场未来会向几个方向发展,一是室内环境污染净化,带有净化室内环境概念的家用电器或家具等将受到青睐;另一是个人防护用品市场很有潜力,比如针对呼吸系统的口罩、保健品等。
因此,有行业专家建议直企,除了空净产品外,还可以从个人防护用品入手,“雾霾围城,消费者不仅需要空净产品,口罩、防霾化妆品、护肤品、防霾保健品等等个人用品都将迎来发展的契机。”
据了解,虽然目前口罩市场上品牌众多,档次参差不齐,但销量火爆,在网络上尤甚。在某品牌口罩的天猫旗舰店里,各款标注“防雾霾”口罩几乎都下架。在天猫上查询“PM2.5口罩”字样,共跳出1500多条商品信息,涉及品牌几十种,价格多在15~40元,其中一些品牌月销量近万。
但在目前获商务部公示获牌的83家直企(实际已达91家)中,仅有新时代一家在销售PM2.5防护口罩。
另一方面,如何运用药物或保健品进行合理的雾霾预防与治疗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康资讯研究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止咳化痰类用药及清肺类保健品零售市场规模达102.5亿元,同比增长18.4%,而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与雾霾天气的频发,用药及保健品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市场存在的止咳化痰清肺类用药及保健品品牌多达上百种,但针对防治PM2.5伤害的用药及保健品市场还基本处于空白,这也刺激了国内一些企业加快对相关药品或保健品的研发速度,若能率先进入这个市场,对直企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发展契机。”
五、从消费者需求入手,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不管是口罩、空气净化器、清肺食品、防霾保健品、防霾化妆品等,可以想象的是,面对让人忍无可忍的糟糕空气,越来越多的“霾产业”相关产品都会逐一应运而生。
有业内人士认为,反传销网,空气污染下的商机,才刚刚露出端倪,直企的命运其实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虽然雾霾治理力度逐年加大,但有机构预测空气质量依然很难长时间维持在健康数值范围内,以健康产业为发展目标的直企,应该从消费者的需求入手,以此为契机,加强‘霾产业’的领域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