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不用花钱,旅游可以免费,做微商挣大钱……眼下,这样的宣传口号在手机上、网络上随处可见。不过,你可得当心了,这有可能会把你带入传销陷阱。
近日,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现在传统拉人头式传销不断进化,搞上“互联网+”,隐蔽性、欺骗性更强,发展速度更快,涉及范围更广,有蔓延之势。

调查
超过80%的人
收到过邀请入会的消息
几天前,记者的一位朋友发来短信询问:“有人向我推荐一款产品,只需花99元买下该产品,即可入会。以后别人经过我的推荐买了该产品,还有相应提成,这可以相信吗?”
无独有偶,市民钟先生最近在朋友的介绍下也缴纳了一笔1500元的会费,“是一个卖百货生活用品的网站,交了会费后,可以享受低折扣。如果再介绍人进去,还可以享受提成。”在钟先生看来,这样很划算。
“你收到过类似邀请入会的消息吗?”记者就此问题在朋友圈做了一个小调查,超过80%的朋友表示收到过,类型包括电子商务、加盟连锁等,绝大部分是通过微信朋友圈或QQ看到的,也有朋友口口相传。
“你认为这些是传销吗?”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不超过10%的人认为它可能会有传销嫌疑。更多的人则认为,这只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
现状
网络传销
隐蔽性欺骗性更强
“从去年开始,我们接到了多起关于传销的举报。”江阳区工商局经检大队队长杨勇说,和传统传销不同,现在新型传销更多是借助互联网,打着OTO或直销的幌子进行,其隐蔽性和欺骗性更强。
据了解,去年我市成功破获一起传销案。“打着集资成立银行的幌子,拉人头入会,声称银行成立后即可变股东,入会费则可以翻数倍。”杨勇告诉记者,这起案件中受骗者上千人,“我们查获时发现,短短15天时间,吸纳了100多万元的会费。”
杨勇说,就江阳区工商局收到的举报情况看,近期传销出现新变化,一是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其核心是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就是让用户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后,到线下去享受服务,打着所谓的O2O模式幌子,利用实体店及互联网平台,不同级别的会员发展下级代理商,从代理费中谋取介绍费的方式从事传销活动。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打着直销的旗号从事传销活动。
杨勇表示,这种新型的网络传销相对于传统传销而言,取证更难。
如何识别传销
“不管如何伪装,传销都有它独有的特征。”杨勇提醒,把握住传销的几个特点,就可以识别它。一是交纳或变相交纳入门费,即交钱加入后才可获得计提报酬和发展下线的“资格”;二是直接或间接发展下线,即拉人加入,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三是上线从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下线销售业绩中计提报酬,或以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提报酬或返利。简单来说,只要具备“交入门费”、“拉人头”、“组成层级团队计酬”就可认定为涉嫌传销。此外,识别传销还可以通过其组织方式、计酬方式和销售方式来判断。从组织方式来看,传销组织者承诺给予参加者高额回报,发展他人加入,参加者再以同样的方式介绍和发展他人加入,以此组成上下线紧密联系的传销网络。从计酬方式看,组织者以参加者发展下线的数量为依据计算给付报酬,或以参加者发展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给付报酬。从销售方式看,直销是单层次销售,传销是多层次网络式销售。
另外,对那些打着直销幌子的传销而言,最基本的判定要看其是否有直销许可证。同时,从事直销的需要在省级商务部门备案。
工商提醒
针对现在新型的传销方式,工商部门提醒,广大群众要提高守法意识和风险意识,理性选择合法投资渠道,不要被所谓的“快速致富”诱惑。一方面应慎重寻找投资对象,在选择网络加盟商、渠道商之前,应查询其登记注册、经营资质等基本信息,认真分析其利润来源,判断所谓高额回报是否符合正常的经营规律。另一方面,多方了解投资项目,对网上宣传的基金、股权、股票等,通过证监、银监、工商等部门核实,了解国家对其是否设定准入门槛、有无限制性规定等。
如果发现传销行为,市民可向工商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黎俊 记者 周菁)
本文信息转载于 风清扬反传销网 ,国内专业反传销公益性组织,反传销研究所合肥传销QQ群242727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