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广西查获一传销窝点,涉案500多人中90%是大学生;2010年8月,南京查获全国最大一起大学生传销案,涉及33所高校的834名大学生;2015年8月,南京浦口端掉一传销窝点,涉案700多人,其中大学生将近350人……传销组织已“盯上”了大学生群体,使之成为传销重灾区。昨天,南京浦口警方结合典型案例,提醒在校及刚毕业的大学生,抵制传销诱惑。通讯员刘昱彤郭婷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梅建明
王某,男,23岁,安徽人,原本今年7月大学毕业,处于实习期的他四处应聘求职。而已进入传销的姑姑说服哥哥让侄子到南京来工作。于是在4月份时,王某在南京找到姑姑后,由姑姑安排两名女子陪同,先在南京各大旅游景点游玩后,王某听从姑姑的劝说,决定自己做“老板”创业。
因没有经济来源和经济基础,王某对创业有些犹豫。姑姑说也不需要太多,几万块就够了,并带他去见了一些“自愿连锁经营业”圈里的人。这些人每天跟王某聊三次,每次跟他分析这个行业的好处,称“连锁经营业”是悄然兴起的大项目,很多人还不知道,且通信公司对这个行业也是大力支持的,让他们办理集团号,只要投资69800元,三年后就能赚到1040万元。
考虑到姑姑也在从事该行业,没有任何防备心理的王某相信了,跟父亲要了70000元。随后,王某的姑姑帮侄子申购了21份产品,共计69800元。王某也得到了一张带有集团号的通信卡,约一个月后,他还得到了“赢利款”19000元。此后,管理人员开始要求王某多介绍人来参与,这样可以赚得更多的钱。“你是大学生,通过微信、qq发展伙伴,最好从同学亲戚朋友入手发展。”至此,王某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传销陷阱,但无法脱身,后被浦口警方解救出来。
向老同学许诺高薪,骗她加入传销组织
黄某,女,21岁,广西人。9月3至4日是广西某学院大学生新学期报到的日子,但已经是大三的黄某却一直不见踪影。不过,此前黄某的母亲和班主任已确认她失联,并一直在寻找。
原来,在7月初黄某考完试后便乘车离开了学校,她还打电话告诉班主任已平安回家。就在开学前的8月23日,黄某的母亲联系上班主任,告知女儿整个暑假并未回家。黄某的家人、老师和同学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她联系,但均未得到回应。黄某家人及学校均在所在地派出所报警,称黄某失踪,请求寻找。黄某来自广西某市某自治县,是当地某学院2012级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性格也好,经常参加学校各种活动,是一名表现优秀的在校大学生。
原来,因为家庭经济情况不好,黄某大学学费来源主要依靠助学贷款,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她想趁暑假外出打工挣钱。因在qq上与早早外出打工的高中同学小莉时有联系,对方得知黄某想打工赚学费,就介绍她来南京“打工”,并许以高薪,此后黄某便失去音信。
黄某来南京后,每天都有人给她上课“洗脑”,并进行看管,她这才意识到陷入传销窝中,一直想办法逃离无果。
8月25日,南京浦口警方在集中打击传销行动中,将黄某解救出来。而她家人也是在接到警方的电话时,才知道自己的女儿被骗进了传销组织。
大学生恋上网友,“洗脑”后交3万多学费
陈某,女,21岁,广东人,某大学大三学生,于今年1月办理了休学手续。今年5月的一天,陈某通过微信摇一摇功能,认识了南京男网友小赵,很快两人在微信上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并相约在南京见面。
见面后,小赵对陈某悉心照顾,给陈某留下很好的印象,而小赵也从陈某口中得知其父母在广东做生意,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也便记在了心里。两人感情在网络中升温,6月的一天,早已进入传销的小赵,自称不想老靠父母养活,想学着自己做生意,邀请身在广东的陈某来南京陪他一起经营。
由于处于网络热恋之中,陈某听信了“男友”小赵推荐的可以入股南京一个朋友做红酒和皮夹的生意,于7月的一天,只身一人再次来到南京,准备和“男友”合伙做生意。后小赵每天带她见“传销家庭成员”,并不断向她推荐比红酒生意要大、更好的“1040”工程。由于十分相信小赵,不久后,陈某被洗脑后加入了传销组织,先后交了共计33000元,申购了10份产品,直到被警方解救,才意识到“男友”的真正用意,是为传销组织拉人头赚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