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id:0
只要发展下线的“业务员”,壮大队伍,就能年入百万,住好房、开好车。这都是传销团伙编织的一个个美丽的创富“神话”。近日,如皋警方根据群众举报,成功端掉一个传销窝点,6名涉案人员都是“90后”。那么,传销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让这些人走上迷途的呢?
居民楼里传出的“口号声”
军事化管理只为“洗脑”
“顶楼有户人家住了好几个人,奇怪的是平日里进进出出的却只有个把人,还常常能听见有人喊口号,不晓得这些人在搞什么。”2月1日上午,接到市民的举报后,如皋市公安局锦绣派出所立即组织警力对某小区进行排查,一举端掉了这个隐藏在居民楼的传销窝点。
“我们去的时候,几个人正围坐在一起,好像在讨论什么。”民警李百战告诉笔者,进门后他们发现整个房间十分昏暗,玻璃窗上都贴上了磨砂贴纸,根本看不见外面,几张床横七竖八地挤在房间里,但床上却叠放着非常整齐的“豆腐块”被子。
随后,民警又在房内找到一本学习笔记,里面详细记录了每天的培训内容:主持词、退寝词、如何制造神秘感、怎样获取别人信任等。笔记中,特别提到每天一定要叠被子、喊口号。这些“准军事化”的管理手段,都是为了加强对成员们思想意志的控制,强化服从意识。
根据这本笔记本上面的日期推断,这个传销窝点设立没多久。而面对民警的讯问,除了姓名等个人信息,6人关于组织的信息一律只字不提,都说是相约找工作赚钱的。“毫无疑问,他们都已经被‘洗脑’了,面对询问,都有固定的回答套路。”民警表示,这些成员已经深陷其中。
组织层级管理明确
轻信求职落入传销陷阱
随后,民警将他们带回派出所一一核实身份。令人痛心的是,这6个人均为“90后”,来自甘肃、安徽、贵州等地。
在经过一番工作后,来自甘肃的小王和小陈告诉民警,他们都是高职的同学,由于听朋友林某说江苏这里有“赚钱”机会,便一起结伴来到如皋。他们刚到不久就知道自己被传销组织骗了。“当时朋友把我们带到住的地方,一点儿也不提工作的事,还收走了身份证和手机。我就感觉被骗了……”小陈回忆说,虽然当时已经觉得不对劲,但他们身份证、通讯工具、行李都被没收了,还有人监视,无法脱身,只能硬着头皮参加活动。在“听课”期间,小王、小陈也抱着一丝“发财”的想法,渐渐开始相信,但他们还没来得及发展下线,窝点就被如皋警方端掉。
目前,民警对6名转销人员进行说服教育并予以遣散。
“一夜暴富”只是梦
有人拉你“发财”必须小心
“领导”对传销人员灌输“打工不挣钱”“社会不公平”等观念,鼓励“年轻人创业”,通过参加公司的“高端电子商务”“轻轻松松日入过万”,反复宣讲给成员洗脑,最终使他们成为会员并发展下线。
传销队伍里有一句豪言壮语:可以将石头当成金子卖。这句话清楚地点明了传销的本质:欺骗。在许多非法传销活动中,传销已经转变为“拉人头”的欺诈活动。没有可供销售的商品,即便有也只是行骗的“道具”,销售和购买的都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整个传销网络完全是依靠下线人员缴纳的金钱维系运作。年轻人不要再做“一夜暴富”的虚幻之梦,远离传销,脚踏实地才是最重要的。
民警发现,很多人参与传销都是被亲友、同学骗来的。所以求职者一旦发现以下异常行为,需提高警惕:
1.亲友打着“我这儿有好工作、好项目”等各类名义诱骗你到外地,贴身给你灌输“致富理念”,形影不离地培养情感。还借机没收你的身份证、手机,限制人身自由。以培训为掩护,强迫进行“洗脑”,以高额回报为诱饵,灌输“一夜暴富”、“轻松发财”的理念;
2.大学生要警惕传销组织发布的“勤工俭学”和“兼职招聘”陷阱。面试时,不要只身前往,尤其是女性毕业生在遇到高报酬、优厚条件的招聘时要谨慎前往。不要将学生证、身份证、手机、现金交给陌生人或他人保管,防止被传销组织限制人身自由;
3.倘若不小心陷入传销陷阱,要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设法脱身,并及时向当地公安、工商部门举报。
本报通讯员李孝文雪莲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