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后沟通,灌输所谓“成功学”。
传销组织吹嘘他们是一个改变人的行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能够学到几门在大学里都学不到的知识。给每个人提供一个舞台,让大家尽情地去表演。每天传销人员踊跃上台推荐自己,谈自己加入前后的经历和感受。每个讲演者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希望,谈到感人处甚至痛苦流涕,场面非常有鼓动性。特别是年轻人,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那么是什么让传销组织具有这么大的诱惑力呢?不容讳言,传销组织的“拿来主义”学得是最好的,他们的一套歪理邪说经成功学包装后,讲得口若悬河,头头是道,让初来乍到的新朋友有耳目一新之感。

抓住人们求富心切的心理,对现在社会进行批判、挖掘社会的阴暗一面,使人们对自己的前途产生迷茫的感觉,对社会以及生活的现状产生不满的情绪。并且抓住这个契机,美化其从事的事业,让人们感觉只有这份事业才是能实现理想!从而使加入者产生对金钱扭曲的追求!还有就是他们鼓吹要有胆量,借鉴邓小平同志的话:不管白猫黑猫抓住了老鼠就是好猫。误导善良的人们要敢于钻法律的空子,甚至藐视法律。不惜煽动人们对社会不公的反感情绪,挑起大家对政府和执法部门的不满,以达到妖言惑众的目的。
五:“人帮人”,大打温情牌
传销组织利用当今社会世风日下,人与人之间日渐冷漠,鼓吹他们是一个“人帮人”的行业,是一个做人成功的环境。给新朋友极力营造“家”的温暖。从接车那一刻起,“家”里人就无微不至关心“新朋友”,大家争相跟你握手,陪你打扑克,做游戏;甚至给你打洗脸水、洗脚.洗衣服,陪你打电话给父母报“平安”;在头几天,甚至没有人问你要伙食费;“家”里经常组织“心理分享”、“开心一刻”等活动,鼓励你改变一些身上的缺点。你如果害羞或胆怯,其他人为你鼓掌、鼓劲;“家庭”成员之间还谈心,互相打气,交流“心得”,特别是由一些所谓的成功者谈自己的“入行”体会,使你增加信心;大家不论出身,抢着做饭,扫地。吃大锅饭,睡地铺,学会吃苦,理财,感受“磨砺教育”。在这充满“人情味”的家庭氛围中,初来者不由自主地对“家长”推心置腹,跟身边的“兄弟姐妹”亲如一“家”。放松了警惕,不由自主接纳了那个环境,增加了对团队的认同感。
对每一个新朋友大打疲劳战术,不会给你稍稍歇息的时间。除了听课,就是谈行业,再就是打扑克,做游戏。让刚下车的你疲于奔命,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唯一的感觉就是昏昏欲睡。在这种状况下,你的思想,脑子已早早打了败仗,被他们的思想所占据,你不被他们俘虏?才怪!
六:及时“答疑”,强化“洗脑”效果
几乎每一个刚来的新朋友都认为那个是传销,极力排斥,不认可,心中有很多怀疑。对于这样的疑问,传销组织早已准备了自圆其说的各类“答疑”。
七:表面公平,迷惑人心
传销组织鼓吹他们做的是一个最公平公正的行业,不分你年龄的大小,文化程度的高低,财富的多少,有没有社会背景,来到这里大家都是从零做起。先知先觉先挣钱,后知后觉后挣钱,不知不觉不挣钱。只要选择的一样,得到的也是一样。实际上成功率只有2%,98%的人都难逃失败的命运,也就是说98%的人都为2%的所谓成功人士垫背,残酷程度胜过任何传统行业。
传销的群体特征:
传销组织是一个凝聚力极强的群体,因为成员的目标一致,成员规范一致,成员的情绪一致。他们是一个狂热的团体,有无限的热情,无比的信心和一个错误的方向。
其组成人群分布,大体上来看,是98%的低收入人群和2%的高收入者。主要构成有农民,下岗工人,部分教师,少数大学生和一些个体户和在职工人。
如何自我洗脑?
一句话:不能怀疑,您的任何怀疑都是负面思想。
──有朋友说,这是对个体意识的不够尊重。的确如此,Psytopic在这里仅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介绍,不带评判色彩。
以下是网友“奶茶”所做的总结:
第一步、知道自己要啥
第二步,抛弃一切自己无法要到这个事情的负面想法,坚信,从内心相信这件事;
第三步,要经常想象自己达成这个目的之后的状态,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去想象,使自己处于达成目的之后的状态;
第四步,当发现生活中的任何蛛丝马迹和想达到事情有点点关系,一定要捕捉到,并且心怀感激(这样就导致更加相信这件事会成功/存在);
第五步,等你做完以上事情,所期待的结果没有发生,一定要放下,不能着急,不能有所怀疑,不能动摇,因为这样就是会带来负面的能量,宇宙会感受到,会导致结果不能最终达成,最后一定要放下,不去想结果,更重要的是,不能怀疑,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态,等待心想的事成。
隐形传销?
我们常说传销的,主要是指有形产品,当用于无形的产品时,它同样具备类似的特质,成为一种隐形传销。
以下是某网友对一位“大师”的评论片段:
如果我们把现场的背景音乐取出,屏蔽掉主讲人激情表演的外表,单纯看内容,我们会发现,这些内容是如此空洞,当中充斥着夸张和捏造的理据和事实,如果再把这些剥离掉,我们会发现只剩下众所周知的大道理了,做人要爱国爱家人云云。这些道理谁不知道?至于怎么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法,只要有心去爱,终究会体现得出来。
但主讲人一开始通常会把学生们打成丧尽天良的罪人或有问题的人,仿佛孩子们生下来就是犯罪,受害者就是他身边养育他们,教育他们的人,他们的一生就是要赎罪,只要孩子们开始懂事了就要开始赎罪!攻击人性情感的弱点,以此来达到一定的心理共鸣,营造一种演讲很有深度很有感染力很有效果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