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张德华还在当地一家啤酒厂做过小工,在厂里的锅炉房烧过锅炉。1990年,他通过招工进入荆门市劳动能源物资公司。8年后,他“下海”做起了餐饮生意。
起初,张德华在荆门经营“夜上海” 酒店。他经常让二三十个人举着旗帜到街上巡游宣传,其招牌菜“张氏土鸡汤”很快有了名声,“光鸡汤一年就能卖20多万元”。
从2002年开始,张德华在荆门陆续了开了三家“苏州府”酒店,从此成为荆门市餐饮业的“大哥大”。
餐饮生意做大后,张德华需要稳定的原材料货源。2003年,他回到家乡彭墩村承包荒地,养殖鸡、猪、鱼等。2006年他成立青龙湖农业发展公司,流转土地上千亩,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

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图片来源于彭墩集团网站
张德华注重产品改良。他从国外引进“阳光玫瑰”葡萄,对外宣称这种味甜葡萄是“国内最好的葡萄品种”。后来有媒体将他与当时在云南种植“褚橙”的褚时健相媲美——“褚时健的橙子,张德华的葡萄”。
2011年和2015年,张德华的青龙湖农业公司先后两次被评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张德华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他的彭墩集团主营农业、旅游和酒店业务,还涉及房地产、商贸城、生物科技、电商物流等领域。
天眼查平台的工商信息显示,张德华及其家人控制的彭墩集团子公司有11家。据彭墩集团网站介绍,集团总资产18.1亿元,2018年营业收入9.1亿元。
彭墩集团是“家族式”企业,创始人张德华担任董事长,他的儿子、妻子分别是总经理和常务副总经理。不过近年来张德华也重视“人才引进”,因为他在企业扩张上有更大“野心”。
彭墩集团网站披露了张德华的目标:2024年,集团旗下的因皇科技公司上市;2025年,集团实现年销售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或许也正是这个目标,让张德华急于谋求集团的上市之路,进而涉足直销行业,游走于灰色地带,最后走上了传销之路。
老板高调当村官,贫困村成了4A景区
2003年是张德华事业发展的一个拐点——他返乡投资农产业,逐渐将企业大本营迁到彭墩村。

“彭墩乡村世界”是4A景区。
彭墩村原村主任黄启胜告诉澎湃新闻,当年张德华是荆门市有名的餐饮老板,而彭墩还是一穷二白的贫困村,村民们希望张德华回村投资。于是,张德华承包了村子东边一大片荒山搞开发,他还自掏腰包一百余万元,修了长约4公里的通村水泥路。
2006年,张德华当选为彭墩村委会主任,他的前任黄启胜变成副主任。“我们没有他的能耐,选他是希望他带大家摘掉穷帽子。”黄启胜说,当年他心甘情愿做张德华的“副手”。
2008年起,张德华担任彭墩村支书。从此,村里的书记、主任两个职务由他“一肩挑”。
公路、自来水、电网、农田灌溉……张德华带领村支两委班子完善了村里的基础实施建设。此外,他以自己的青龙湖农业公司为“龙头”,在全村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张德华还有一项“政绩”——迁村腾地。
彭墩村有320户、1159人,各户之间原来是分散居住。张德华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先后组织建设了9个村民住宅小区。每户村民出资4.5万元至7万元,超过一半的建房成本由集体和上级扶持资金解决。
“当时村民和集体都没什么钱,他(张德华)垫付了200多万元。”黄启胜介绍,2008年后,全村人陆续住进新建的“小洋房”。而“迁村”腾出来的两千多亩地被改造成良田,经过流转后让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