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要提醒的是: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办理案件时从不提供所谓的安全账号。
电信诈骗几种方式
一、犯罪分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受害人,以“购车退税”、“反洗钱”、“电话欠费”、“教育退费”、“包裹涉毒”等理由,诱骗其持银行卡到银行自动柜员机上根据其提示进行相关操作或到柜台转账。
二、犯罪分子使用盗用的QQ号码或电话,冒充被害人的亲友或网友,谎称需缴纳罚款、生病住院、交通事故等,诱骗被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
三、犯罪分子通过短信或网络,以“中奖”、“贷款”等为诱饵,要求被害人支付所得税、手续费,骗取汇款。
四、犯罪分子在网上制作钓鱼网站或发布虚假信息,窃取受害人网银或支付宝密码进行转账、消费,或者诱使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付资金。
不做亏心事 不怕鬼敲门
两起诈骗案,手法大致相同,一起是以涉嫌和贪污案有关为由;一起是以透支信用卡,涉及贩毒洗黑钱为由。虽然骗局老套,但是骗子通过精密的细节安排,以及对受害者心理的控制,让受害者俯首帖耳。
受害人的遭遇令人同情,顷刻之间,辛苦积攒的钱款打了水漂。在表达同情之时,我们更希望广大市民能够多看报纸,了解一些骗子的伎俩,毕竟骗子的手法万变不离其宗。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贪污、贩毒等大案,哪里是我等升斗小民敢去涉及的。而且真遇到这种“大案”,公安部门还会打电话打草惊蛇,让你有机会逃跑?恐怕早就暗中盯梢,破门而入,把你一网打尽了。所以,善良的市民要理直气壮,你没偷没抢,你没贪没拿,你怕什么。凡事都要淡定。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常识、理性应对,骗子就没有空子可钻。
(木易)
诈骗手段大起底
本报讯 (记者杨佳彬 实习生杜素妹 魏秋霞)短短一小时,110万元巨款瞬间落入诈骗分子口袋;短短几天,多位受害者遭诈骗电话迷惑损失财物。在外人看来老套的骗术为何屡屡得逞?对此,记者采访了石狮市公安局相关人士,通过民警分析犯罪分子并不高明的诈骗手段。
手段一:与受害者一对一
据办案民警王警官介绍,犯罪分子作案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在一些细节上考虑得十分周到,让受害者产生错觉,瞬间相信犯罪分子。
他分析,在张女士一个小时内受骗110万元的案件中,犯罪分子在电话接通时,先以反问的口气询问张女士是否有时间亲自到湖北处理,给受害者造成错觉。在欺诈的过程中,诈骗分子担心旁人识破骗局,还特意嘱咐张女士到安静的环境接听电话,并要求她不得将接听电话的内容告诉任何人。
王警官说,从多年的办案经验看,诈骗分子为制造安静环境所编造的谎言一般有以下两种,一是谎称他们的录音方式是采取一对一的交谈来进行全程录音,如果你身旁有第三者要和你交谈的话,要在录音结束之后再进行。二是要求受害者关闭其他通讯设备,等录音结束后再开机,才不会在录音过程中刚好有其他电话进来,造成信号干扰,影响录音质量。受害者远离他人后,就慢慢成为诈骗分子宰杀的羔羊。
手段二:假冒部门电话号码
王警官表示,相比于张女士的遭遇,蔡女士遭受的骗局更有迷惑性。首先,诈骗分子通过网络电话任意改号,将号码设置为相关单位、部门的号码,并要求受害者通过114查询号码的真实性,一旦受害者听到114给予肯定的答复,就很容易上当受骗。其次,诈骗分子在指导蔡女士进行银行转账时,要求她使用英语界面进行操作,这让不熟悉英语的蔡女士落入圈套,对诈骗分子指导的操作言听计从,自然而然,卡内的存款不翼而飞。
手段三:制造心理压力恐吓
王警官坦言,诈骗分子往往善于运用心理战术。一般情况下,诈骗分子一接通电话就会夸大事态的严重性,短时间内让受害者的心理产生恐惧,瞬间失去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