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背靠大树好乘凉。就连诈骗也是如此。两年间,国税局司机高翔益伙同莲湖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何明,以帮孩子找工作为名,先后诈骗了19名家长200余万元现金。
利用权力资源、信息不对等的优势,为熟人“排忧解难”,帮亲友子女就业、求学,这在许多政府机关,甚至清静的“象牙塔”内已不是新鲜事。近年来,对于个别掌握资源的人,甚至形成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小产业”。
在这种背景下,对关系的信赖、对关系的崇拜,也成为许多家庭解决子女问题的主要手段。家境殷实的不吝一掷千金“打理”关系,而家境一般的家长也不惜债台高筑,新闻中的受害人陈某便是代表。
这个时候,即使“高处”的身份被揭穿——原来不过一普通司机,那么其“手眼通天”的可能也不会有人怀疑,这是高、何二人得以肆意的资本。作为信息相对封闭的一方,被骗家长也难有机会进入政府机关内部,识破骗子的面具,因此总也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虔诚。譬如陕北家长李林,在听闻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竟表示60万元被骗款不予追究。李林为何自甘“打水漂”,原因不明,但笔者推测仍与他忌惮高、何二人政府背景有关,怕因此“生事”,惹来报复。
事实上,工程师王民哲以及其他被骗家长并不傻,他们能够想到这么多,他们的错误只是过于信赖这关系,而又没有能力,甚至没有气魄、没有选择去“怀疑”这关系。
有“身份”的骗子往往更应怀疑
来源:未知责任编辑:风清扬2011-07-31 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