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天狮等直销企业面临的尴尬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少拿牌直销企业涉嫌违规直销,其实也反映了我国现行的直销法规与市场现实之间的冲突。直销研究专家王万军认为,直销法规颁布将近9年,市场验证的结果是,直销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整治效果,但同时也已经呈现出诸多弊端。
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不少直销企业也开始尝试将电子商务、实体店与直销员结合起来,形成“三网合一”的模式,试图实现其商业模式的创新,但稍有不慎,“三网合一”模式很容易变成投资返利、网络传销等,而这些又是相关法规滞后所形成的监管难区与空白区,因此近年来电子商务领域的传销案件层出不穷。
虽然近年来也一直有业内人士呼吁调整现行法规,但由于政府对直销行业的监管更注重的是稳定,所以短期内不太可能调整法规。在这样的现实下,直销企业只能在立法要求和现状的尴尬中模糊生存着。
激进扩张压力所致
天狮之所以违规尺度更大,也与天狮在国内奋起直追,激进扩张的压力有关。
1995年8月,天狮哈尔滨和天津分公司的成立宣告了天狮中国区域雏形期的开始,而1998年的“禁传”风波使得天狮的发展备受阻挠,销售额从1997年的20亿元降到了1亿多元。在此情况下,天狮集团转而向海外发展,在180个国家及地区拥有1000万人的稳定消费群体。
专注开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天狮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一度相对缓慢。天狮集团从2002年的至今,其市场表现,远远不像其海外业务那样辉煌。国内业绩一直不佳的原因来自于天狮一直未获得国内的直销牌照。
天狮2009年销售额便在70亿元左右,其中国内只有21亿元,但是,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保健品公司和本土直销老大,天狮虽然拿牌呼声一直很高,却迟迟没拿到牌照。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尽管业绩和慈善形象出色,但数年来天狮在国内市场被非法传销和冒牌产品困扰,始终影响着其申牌成功,直到2011年3月,天狮集团才获牌成功。
薛峰告诉记者,自2006年12月,像安利、完美、玫琳凯等直销巨头获得牌照之后,其在华业务量得到了飞速的增长。然而,天狮由于历史原因迟迟未获牌照,因此几乎错过了国内的黄金发展阶段。在拿牌前,天狮已被外资直销巨头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而在2011年,天狮集团在获牌之后经历了飞速发展,其中国区收入达32亿元,业绩增长达60%,位居安利、完美、无限极、玫琳凯、新时代之后,居第六名。不过到了2012年,天狮国内直销业绩表现却大不如前,收入增长为26亿元,排名下滑至第八名。
薛峰分析称,随着国内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持续增多,直销业的竞争越发激烈,然而天狮集团董事长李金元国内市场开拓的雄心并未因此而停滞,为了收入增长,天狮采取了激进的扩张战略。
真假天狮共存
实际上,相比在广东的坐诊医生销售天狮产品一事,让天狮更为头疼的是“假天狮”团队屡禁不止。而在天狮集团获准开展直销业务的8省之外,恰恰正是“假天狮”的泛滥之地。
天狮集团从1995年成立之初到现在,在国内直销企业中,一直处于领头羊的地位,因此被很多传销组织拿来“挂羊头”。
在2005年,当《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正式颁布后,李金元立即发表自己的态度,积极准备申请直销牌照。
然而,李金元忽视了一件事,当年他带着团队转战海外时,国内留下了一批天狮旧部,偷偷在地下进行发展。由于没有产品做支撑,那些曾经的天狮团队已经演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传销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