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向鹤玲)12月27日报道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以“虚假高科技产品”、“认购、认养”、“出售股权”、“分割地产”等为名,大肆进行非法集资和传销违法犯罪活动,今日,成都市公安局发出第六号预警通报,提醒市民谨防非法集资、传销陷阱,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
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三类犯罪:集资诈骗、重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以及利用传销和互联网进行的非法集资犯罪;因非法集资衍生出的高利转贷、贷款诈骗等犯罪;因非法集资诱发的非法拘禁、绑架、故意伤害等暴力、涉黑犯罪。
成都警方发出预警通报深入揭露犯罪手段,揭穿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骗人本质,对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防范意识,让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抵制并远离涉众型犯罪活动。
经典案例:以推广网游为名 发展传销人员180余人
2011年11月25日晚,成都武侯经侦大队接群众举报称,有传销人员将在某酒店召开宣传推广会,企图诱骗不明真相群众参与传销。获此情况后,经侦大队迅速出击于26日中午将犯罪嫌疑人任某、覃某挡获,依法取缔和制止了传销活动非法集会,疏散了不明真相群众100余人,及时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经查,犯罪嫌疑人任某为获取非法利益,伙同另一犯罪嫌疑人覃某以推广该公司旗下的网络游戏平台为名,通过互联网、QQ群发布信息,以拉人头、收取门槛费、团队计酬的方式,吸收社会人员加入从事传销活动。
在该传销组织中,缴纳120元便可成为VIP会员,获得发展会员的资格,直接介绍1名新会员成为VIP会员后,可以获得5-60元不等的奖励。经申请成为推广中心后,在中心进行注册的会员年费的10%,作为对中心负责人分红奖励。截止案发,该推广中心已通过网络发展传销人员达180余人。
目前,犯罪嫌疑人任某、覃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警方总结: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
1.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为吸引群众上当受骗,往往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通过暴利引诱投资者。
2.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等旗号,以订立合同为幌子,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固定收益,骗取社会公众投资。
3.以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在宣传上一掷千金,采取聘请明星代言、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声势,骗取社会公众投资。
4.利用亲情诱骗: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亲戚、朋友、同乡等关系,用高额回报诱惑社会公众参与投资。
警方提醒:“五招”辨识防范非法集资
1、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是否过高。
2、通过政府网站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公司股票、债券。
3、通过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查明相关企业是否是经过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
4、一些影响较大的非法集资犯罪,多会借助各类媒体大肆进行虚假报道。
5、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多与懂行的朋友和专业人士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