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欢迎访问反传销网 反传销研究所 风清扬反传销十年专业经验,解救传销受害者亲友请收听《清扬说传销》音频节目, 风清扬反洗脑系统同步喜马拉雅电台APP
反传销网 反传销研究所 风清扬反传销十年专业经验 logo 反传销网 反传销研究所 风清扬反传销十年专业经验 logo

“洗脑”课背后:挖掘痛点是直面痛苦,无偿拉人是否涉传销引争议(2)

来源:洗脑课责任编辑:洗脑课2021-08-24 20:11

张辉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3个人,他表示这个目标的达成并不容易,要承受别人的质疑,“我曾经拉了一个朋友,他网上搜了一下骂我是骗子,当时我也怀疑自己在骗。”最终他把女朋友、哥哥以及一个朋友拉入课堂。

张辉不喜欢用“拉人”“发展下线”来描述这个环节,在他看来,这些人都是看到了他的改变才自愿去的,并不是他去逼别人。就像他自己也是受一个朋友影响来上LEGACY课程,“一个特殊的人影响了我,他很平静、沉稳,身上有我想要的东西。”张辉说。

当记者问到张辉能从“拉人”的课程里学到什么?张辉总结称,“成就加贡献,可能没上过一二阶课的人会觉得很荒谬。”他认为自己会主动去做一些贡献,去影响到别人,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成长。至于机构,“我只能说它很会赚钱,但也算是互利。”他说。

就像课程详情里所描述的,“‘里程’建立于一个原则:只有当我们愿意完整地贡献自己给予身边的人们,生命的意义才最大、最完满。在‘里程’中,你会体验到什么是百分百承诺于比自己更大的事物所激发的能量。‘里程’也是体验真诚服务的机会,一种不为名利、只为付出的喜悦而贡献。”

在课程培训中,经常有学员扛不住压力选择“下车”,而这种时候,学员就会私下劝说,“如果这时候下车,以后生活中也要下车吗?”这些学员之间的劝说都是自发的,也就是课程所宣扬的不为名利、只为付出的“贡献”。

实际上,学员之间的监督、“救赎”、批评会持续在整个课程中,不管是纳新还是留人,已经不需要导师的参与。张辉表示,有些老学员会回到课堂做“支持者”或“小组长”,小组长主要是帮助新学员快速适应,会参与课程。

“相当于托”,他随后又表示,“这么比喻过分了,但你们好理解”。

张辉是自愿去做支持者的,他认为,这种贡献可以让他成长,“因为一般人没上过这个课,肯定都是懵逼的,比较封闭的,所以需要毕业生的能量场来感染,给没报名的人一个展示。”

“我们不是气氛组”,张辉表示,“没上过课的人在现场,岂不是大眼瞪小眼的,一般这个课走出来的人都是比较开朗有力量的”。

现在张辉已经成功完成“里程”的课程,在学习第四阶段“智泉”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他没有透露太多,“这部分太深了,我就不介绍了。”他说。

在张辉的描述中,这个课程组成的小空间像是一个伊甸园,从开始翻出自己的阴暗面,到后来追寻真善美、无私奉献,学员很容易留恋这美好的“微型世界”。但是当重新面对真实世界的时候,又会不可避免的有落差,“没有办法,我只能在我能控制的范围内做好。”张辉说。

心理专家表示“躺枪”

“涉事工作坊犯了专业大忌”

“也许参与者的心态本来是积极的,想要变好,想要学习。”心理咨询师史秀雄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国内心理学的科普尚有不足,进入社交媒体时代后,垃圾信息和信息茧房问题严重,造成很多人找不到可靠的资源。

“我们正规心理学人士也是觉得够躺枪的。”史秀雄表示,“学员参加的那种工作坊,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一点关系都没有,打着心理学幌子,实际上是利用一些特定技术来进行心理操控和洗脑的过程。”他指出,严谨的心理学背景课程对自己的结论和有效性都会很谨慎。

“操作上非常不专业,包括它所用到的暴露疗法,不断地强调挑战,以及脱敏疗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电影学院心理老师文华关注到了工作坊相关课程信息,她表示,“严格意义上这不是心理学的团课,但它用到了心理方面的很多技巧,而且用得太狠了,进度推进太快太狠。我没有看到它对参与者的保护,这是心理工作中的大忌。”

文华观察到,涉事相关课程常用手段让参与者进行创伤暴露,不带任何保护、不断挖掘其痛点,危害是会对来访者造成更深层次的二次创伤。

“其实它的整体设计和普通心理课程一样,网页上的描述也非常正能量,但在操作上发现有很大问题。”以LEGACY北京组织的“飞跃力”这一阶段课程为例,官网介绍,“飞跃力工作坊”建立在负责任、承诺、真诚、冒险和贡献的原则上。

文华分析,其前三个原则与正规心理课程是一致的,但“冒险”和“贡献”则在原则上与正规心理学相悖,“我们所有课程的设置都要去保护参与者,控制在他能承受的范围内,在开始之前都会做评估,冒险是不会用到的”。此外,文华称正规课程也不会强求参与者去贡献。

“它用到的‘通往成功之路’‘生命热情的释放’等等,我们平时不太会用这些词,但对于一些有心理需求的人,比如情绪压抑、内心困惑或有心理创伤的人,就会很渴求进入这样的课程。”文华分析道。

同时,文华表达了她对于行业的担忧,目前心理咨询和团体工作坊在国内认知度并不高,相关事件的曝光或许会导致社会对正规心理咨询行业的误解。“也有甄别的办法,”她指出,正规心理团课在开始前会通过访谈进行甄别,判断是否能够进入课程;分阶段进行团辅,会提前告知理论基础、主题和环节设置;不会以全封闭形式进行。

律师称证明侵权取证难度大

组织方或承担部分过错责任

学员死因仍未明晰,身处舆论漩涡的工作坊可能承担哪些责任?

当前,“LEGACY飞跃力工作坊”获客方式和课程内容备受舆论指责,有观点认为相关人员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蓝天彬认为,工作坊虽然存在拉人头的行为,但从目前信息来看暂时没有计酬或返利,这与传销活动有一定的区别,传销活动是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因此,相关人员是否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存在较大的争议。

“从目前信息来看,课程组织方相关人员是否有伤害他人的直接或间接故意,是否有伤害他人的行为,也存在较大争议,取证难度较大,不能简单地认为相关人员涉嫌故意伤害罪。”蓝天彬认为。

太琨律创始合伙人、主任朱界平认为,如果有证据表明学员事故由相关课程造成,则组织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但他表示,要认定组织者承担相应侵权责任需要具备如下四个要件:一是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二是存在损害的后果;三是违法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四是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过错。“一般来看,在本事件中的课程行为从法律上要证明和死亡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课程机构因此而承担责任的可能性较小。”朱界平表示。

根据《民法典》,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蓝天彬分析,本事件中,课程组织方可能存在组织类似“对骂”或心理攻击环节,在封闭环境内让学员产生负面甚至崩溃情绪,产生心理创伤。

“课程组织方作为组织多次课程的人员,具备丰富培训经验的一方,可能明知对骂或心理攻击会引发不良反应,仍然予以推进,存在一定的过错。当然,从司法实践来看,当事人的死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相关组织方或者人员一般不是承担全部的过错责任,而是承担部分的过错责任,从而予以赔偿。”蓝天彬表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宋美璐 席莉莉 实习生 吕娅霆 李沛雯 编辑 徐超 校对 李世辉



你可能对下面的文章也感兴趣


反传销主页

十年反传销
风清扬足迹

电话微信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13733876940
短信平台
18503855251
电子邮件
1038911163@qq.com

关注我们
二维码

防骗反传销联盟微信

防骗反传销联盟

风清扬反传销微信

风清扬反传销微信

举报传销
维权直销

传销组织骗术
骗局曝光平台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