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打着国学、中医名义的精神传销班层出不穷。他们收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都基本一样,从权健的火疗到致良知的心灵小红书,无非是无底线的洗脑灌输、再加上各种场景、氛围的烘托。总体而言,是一群很low的人在做很low的事。对于致良知的所谓国学课程,有网友一针见血的刺破了西洋镜:
公司高层上下统一学习致良知,当然我也得学,学了几天之后我是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本书,公司强制学了这么久我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那句每个人心中都有无尽宝藏,请问这宝藏是什么,原谅我读书少悟性低,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答案,书中有些东西我很认可,但整本书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正着说完反着说,反着说完变化句式接着说,我的天啊,我看过这么多的书,我发誓这是第一本让我不想看第二遍的书,全书从开头到结束我都不知道作者到底要说什么,我是真的不理解会有那么多人在读,还极力推荐说是好书,呵呵,原谅我不厚道的笑了。
各位尽管喷,你们觉得自己学的好的请解释一下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你学了这么久学到了什么,说这本书好究竟好在哪里,心中的无尽宝藏又是什么,我始终坚信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是人写的,只代表个人观点,我不知道这本书的魔力何在,能让这么多人认可作者观点,我境界低,真心学不了致良知。
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要有最起码的理智。只要有哪怕一丁点理性思维,也不会被这种低级的传销忽悠。
民办非企业组织“致良知四合院”近日卷入涉传风波。其以捧读王阳明心学为主要内容的收费封闭式研修,被指强制要求学员分享心得、卖书拉新成员,并全程没收手机,涉嫌“精神传销”。一名受访的企业高管告诉澎湃新闻,“致良知四合院”曾主动向其公司索要300万元赞助,公司自此退出。“致良知四合院”的前身是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2014年5月在北京市工商局登记注册成立。2017年12月,北京致良知公益基金会注册成立,主要从事资贫助困等公益活动。
“致良知四合院”,是一个对外宣称从事资贫助困的公益组织。若真如他们注册时宣称的那样,这个公益基金会所筹措的资金,都用在资贫助困上,那么,我们理所当然地应给与支持和赞赏。然而,他们的收支不明,对其公益底色,还须谨慎看待,有待相关部门的审查。
退一步说,即便“致良知四合院”没有辜负“公益”两个字,但也存在违规之处,比如收支账目明细存疑,不向公众公布;比如组织收费性研修,且封闭式管理;比如公益组织的法人代表居然担任其他企业的法人代表等等。其实,最惹人关注的还不止这些,“致良知四合院”这个公益组织居然还存在拉会员“精神传销”的嫌疑。
会员质疑“精神传销”,这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佐证。他们每天都对会员和职工进行培训,播放催泪的家庭短片,播完后,要求每人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罪行,进行忏悔。在近乎洗脑的培训之后,“致良知”还要求学习成员在朋友圈转发,要求80位好友关注“致良知”公号,一同致良知;同时,还要求有10名亲人或朋友加入组织,学习培训。如果完不成任务,就按每个人50元的标准,对学员进行处罚。
据悉,“致良知四合院”的参与对象大多数都是企业家。该组织宣称以中华文化为源泉,以心灵建设为宗旨,培养感恩之情,传递爱心。企业家会员愿意承担不菲的会员费,通过学习、培训,既能提高自身修养,还能提升企业的格局和境界,何乐而不为呢?同时,这个组织也筹集了公益资金,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就算是筹措公益资金,也需要用真情感化,而非采取洗脑式宣传和“精神传销”的手段。尽管学员来去自由,该组织没有强迫任何一个学员,但要求转发朋友圈,感化10名家属参与“致良知”,80位好友关注组织的公众号,完不成任务就罚款,这样的手法与传销何其相似?
强扭的瓜不甜,做公益是善行,应当鼓励。但是,筹集公益资金也不能精神绑架、“精神传销”,要让参与者发自内心地想参与,自愿地“致良知”,而非采取外部压力。事实上,实行强制性手段,在精神层面上绑架和传销,只能让会员反感,南辕北辙。再者,如果手段恶劣,情节严重,还将涉嫌违法、违规。
“致良知”有哪些违规之处?借着良知、爱心进行筹集资金是否存在诈骗?这些还有待深究。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要把会员架到慈善和道德的高地,对参与的会员进行洗脑,也不能打着公益的幌子,行欺骗会员的苟且之事,更不能在拉会员壮大组织时,进行“精神传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