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太young了啊我的朋友。
这几年随着潘建伟和墨子号火了,民科讨论量子那叫一个雨后春笋。到这大家才发现,不是民科们不敢对量子下嘴,而是最开始压根没听说过这玩意。一旦听说了,那什么逻辑都敢往上招呼,没有什么不能民科的,反正胡说八道也不上税。
于是乎,近两年风起云涌的“量子帮”开始占领一些民科大本营的版面。而量子发明家也随之出现,比如最开始提到的,能够鉴定《兰亭序》的量子鉴定仪的所谓“发明者”杨建军,号称他们的科创团队探索量子科技已经长达20年。在量子康复、量子中医药、量子农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已经获得了相关专利100多项。
这种酷似魔法的东西,就这样以500块照一次的价格卖了出去。反正照过就是真迹,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当然整场活动一般也安排一个赝品)。
最可恨的是,鉴定结果还是手写的。也不知道是觉得打印机这么低端的技术不值得用,还是觉得这帮傻客户不值那个打印费。
有理由相信,量子帮邂逅国宝帮的故事还将继续,毕竟这个东西属于贼吃贼越吃越肥。本来来鉴定的人都不指望所谓古董是真的,无非就是花钱买心理安慰和继续骗别人的工具而已。
遇事多动脑子,千万别动量子
是不是很惊叹于某些人的想象力?只有量子两个字就能变幻出这么多产业链,这要是多几个字——抱歉那他们就看不懂了。
其实想要识别今天层出不穷的“量子骗局”特别简单。只要记住,量子技术今天就干两件事:
一是量子加密,以及衍生出的量子密钥、量子安全、量子通讯概念(量子通讯目前基本是指被量子技术加密的通讯,不是用量子来实现通讯)。
另一个就是更远的量子计算,衍生出来相关的量子计算机、量子芯片、量子模拟等等。
除了这两条线索,你再听到任何跟量子有关的实物,那基本就是骗人的。更简单粗暴的辨别方式,是但凡让你掏钱的东西叫做“量子啥啥”,那一定是骗子。
从量子民科、招摇过市的“量子发明家”,再到打着量子旗号行传销诈骗之实的犯罪分子,他们对待量子二字的逻辑很简单。总之一句话,你说我是假的,那你看中科院的量子力学、墨子号,IBM和谷歌的量子计算芯片(谷歌这个他们一般还不知道,咱们最好也别告诉他)是不是假的?你攻击我就是在攻击中科院,攻击科学,攻击国家……
反正呢,我这个量子啥啥的是高科技,你不懂。
然而实际的量子加密和量子计算产品,还距离老百姓的生活相当远。所以咱们遇到量子俩字,都犯不上多琢磨,绕着走就对了。同时也要尽力把这个概念普及给家里的老人长辈,他们才是量子骗局的主要目标。
通览这些给量子抹黑的案例,会发现它们涉及健康、美、理财各个方面,但凡是老百姓关心的,都可以“量子”一把。其实本质上都是传销的套路。太赫兹能量鞋中康量子内幕
而按照这个逻辑,下一步就是教育市场,估计量子早教机,量子健脑仪之类的已经不远了。这里提前奉劝各位家长一句,送给孩子最好的量子礼物,其实就是一本《量子力学基础》。
遇事不决,尽量还是求助于自己、朋友以及警察的大脑。量子科学是门注定伟大的学科,千万别还在胚胎阶段,就被一小撮人给玩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