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被热议的电商平台"二选一"问题,阿里巴巴合伙人王帅发朋友圈称,"二选一"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也是良币驱逐劣币,"平台不是土豪,成本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大促活动的各项资源天然稀缺,只能向最有诚意最积极参与大促活动的品牌商家倾斜。这是最朴素的商业规则。"
如果没有记错,阿里巴巴是一度回避甚至否认"二选一"的。
2012年"双11"前,诺奇、伊芙丽、AKseries男装等店表示因仓库调整、系统故障等原因,京东店铺停止发货,但随后天猫方面否认了其进行过"二选一"的说法。
而后的2015年4月,优衣库进驻京东,但仅开店3个月后就决定退出。当年"双11"前夕,京东称已向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扰乱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在"双11"促销中胁迫商家"二选一"。面对各家媒体的询问,阿里方面对外表示,没有对商家要求二选一,选择京东还是天猫,只是商家自己做出的理性选择。
事实却是,之后每年的双十一,甚至在京东618期间,商家都要面临阿里巴巴的"二选一"的痛苦,这种痛苦,被问过"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的男同胞都懂。今年,终于有商家不堪其扰,站出来怼阿里了。年中大促之前,格兰仕董事长带队去了一趟拼多多,格兰仕就被排除在了阿里大门之外。淘宝搜索格兰仕,格兰仕天猫旗舰店无法正常显示。于是格兰仕发了一封公开信,直言反馈问题后天猫业务层面上的"不作为"。
格兰仕的行为某种程度上鼓励了这些年深受阿里"二选一"苦恼的商家,再加上拼多多的崛起,以及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有了各自精准的客户群,这些曾经敢怒不敢言的商家们有了用脚投票的机会。尽管王帅将"二选一"称为正常的市场行为和朴素的商业规则,但事实证明,天平不可能永远只向一边倾斜,如今的主动权已经不完全掌握在了阿里手中了。
其实大家都发现了,阿里巴巴的发展瓶颈在早几年前就已显现,当今社会媒体只会播报双十一再一次破记录的消息,从来不会去关注双十一之后订单的退货率和退款率是平时的多少倍,从来不会去关注同样一件商品平时实际卖出的价格和双十一期间卖出的价格到底相差多少,因为他们惧怕,又或者在某些潜规则之下,只能说这些。
阿里巴巴当年壮志雄心宣传的的农村淘宝现在怎么一点没有声音了呢?有哪个媒体会去报道西南地区多少人因为搞农村淘宝失去了工厂上班的机会,花光了造房子娶媳妇的积蓄?
马云的提早退休看似很风光,就像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口头上说不想自己在位的时间超过爷爷,表示对先辈的尊崇。在当时,大清帝国表面繁荣昌盛,就像现在的阿里帝国,其实是危机四伏。今天,阿里巴巴表面上用所谓的市场朴素的商业规则来搪塞大众,私底下却做一些下三滥的手段,当然,他们并不会承认恰巧那个时候搜索不到店家的店铺,或是技术原因,或说商家是自愿的。总之,市场永远是逐利的,如果你走下坡路,别人往上赶,资本和资源都会流动的,靠忽悠,靠手段只能呈现一时,不会长久。
我们见解不倾向于任何一家电商,但是就这几年阿里巴巴的所作所为,确实可以预见,目标已经渐行渐远,阿里巴巴活102年的豪言注定会成为沙滩上的刻字,当后浪一次又一次拍过来之后,一切都归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