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最近对贵州省遵义市非法传销进行暗访时发现,由于办理非法传销案件取证困难,传销团伙的大头目难以抓到,非法传销组织未被“斩草除根”等多方面原因,尽管当地进行了多次打击,被称为“经济邪教”的非法传销在遵义市仍极为猖獗。
--仅“东北系”就有1000多人
今年3月中旬,在一名传销受害者的介绍下,记者对遵义市一个以“连锁经营”中山完美公司保健品和花花公子西服为幌子的传销团伙进行了暗访。暗访后记者发现,这个传销团伙仅以东北三省人员为主的“东北系”就有1000多人,而且据暗访中给记者“讲课”的这一传销团伙一些骨干成员讲,除了“东北系”以外,这一传销团伙还有“江西系”“福建系”“江苏系”“重庆系”“四川系”等多个分支,每个分支都有几百到上千人不等,“公司”在遵义市的“业务员”,总人数大概有5万人左右。另外,贵州省六盘水市、安顺市和凯里市几个地级市,也是公司的“基地”,“遵义基地就是因为六盘水基地人太多,当地容纳不下了才分出来的”。
据这些人介绍,加入这一传销团伙组织的“入门费”(俗称“份额”)最低3800元,最高3.35万元,因为交3800元最后的回报理论上计算最高只有380万元,而交3.35万元最后的回报最高则可能达到1240万元,所以绝大部分加入这一团伙的传销人员选择的“入门费”都是3.35万元。记者简单计算后发现,以每人3.35万元计,这一传销团伙仅“东北系”1000多人所交的“入门费”,金额就已超过3000万元。这一团伙在遵义市的非法传销人员哪怕只按1万人计算,非法传销的金额也可能已超过3亿元。
--非法传销已成为当地社会稳定的“定时炸弹”
据遵义市工商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2005年下半年以后,随着广东、广西等周边地区加大打击力度,一些非法传销组织开始转移到内地活动。通过与公安部门协调,从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11月底,贵州遵义市累计已捣毁非法传销窝点388个,查出传销人员2600多人,没收涉案资金18万多元。但从群众举报和工商部门排查摸底的情况看,遵义市打击非法传销的形势并不乐观。
遵义市工商局公平交易科科长王林说,遵义市非法传销目前绝大多数仍是“拉人头”式传销,传销人员以发展人员多少作为提取报酬的标准,所谓一点商品,如保健品、西服等,只是作为“拉人头”的幌子,传销组织完全以骗取下线人员缴纳的金钱为目的。王林说,这些传销人员诱骗他人参与传销,也主要是以同乡、同学、亲戚、朋友甚至家人为对象。有的传销人员被“洗脑”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家人叫也叫不回去。一些传销人员发展不了“下线”,又不敢或不愿回家,为了生存,甚至铤而走险,引发治安案件甚至刑事案件。
--打击非法传销需“斩草除根”
据了解,遵义市迄今为止查获的传销人员,有农民,有省外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退休教师、下岗职工,甚至还有一些在校大学生也参与其中。但这些非法传销人员没有一个是贵州本地人,都是贵州本省以外的人。同时这些人到遵义后,传销组织的高级管理人员往往住宾馆、酒店,普通传销人员则以4至8人不等为一个“家庭”,分散住在出租的民房里,实行家长制管理。另外记者暗访中发现,加入这些传销组织的“入门费”虽然最低3800元,最高3.35万元,传销人员“入门”时,也需要装模作样的填写所谓的“会员申请表”,并首先得把“入门费”汇到指定的银行账户上才能开始填表,但最后他们除了一张不知真伪的“中山完美公司VIP会员卡”,其他什么都拿不到,同时填写的申请表上没有印章,也没有任何联系电话,表填完当场收走,因此即使有关部门事后将一些非法传销窝点捣毁,反传销网,要核实每个传销人员究竟有多少“下线”,取证也极为困难。
不仅如此,由于传销窝点捣毁后,普通传销人员工商部门行政执法只能组织遣返,但一些传销人员“洗脑”后中毒极深,往往半路上又折回来。加之传销组织大头目都是躲在幕后遥控指挥,只由一些级别低的经理负责上下联系,因此遵义市这些非法传销组织虽然已经多次打击,却往往“打而不死,驱而不散”:一些传销窝点被捣毁后,没几天换个地方,又死灰复燃。
另外,遵义市非法传销组织还有向下蔓延之势,目前遵义市下属的仁怀市、遵义县等4个县市,也已发现非法传销人员。遵义市工商局副局长邓洪友说,分散在千家万户的传销窝点其实是“草”,传销头目及其上层网络组织才是“根”,“草”斩了“根”不除,非法传销窝点捣毁得再多,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邓洪友说,从遵义市一年多的情况看,铲除非法传销这一“经济邪教”,仅靠地方工商、公安一两个部门,已经力不从心。
当前打击非法传销,一方面应政府重视,全民参与,把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从加强出租房屋的管理等入手,不给非法传销人员活动空间,另一方面,还须由公安机关采取一些特殊的侦破手段,设法深入这些非法传销组织内部,把这些非法传销组织的上层网络彻底打掉,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