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乱象该如何监管 朋友圈卖面膜只是微商乱象的一个缩影。夸大或造假的宣传手法、产品质量问题、打传销擦边球等各种问题,广受外界质疑。不少消费者抱怨,现在的微商不少都是“杀熟”,碍于朋友面子,加上投诉无门,很少会去追究。甚至一些公众和观察人士认为“微商必死”,熟人信用一旦被透支,整个商业模式就会崩溃。那么微商乱象应该如何监管?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除了需要消费者和微商从业者多点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之外,更要将微商纳入监管范围。一位基层监管部门相关人士建议,应加强对网络经营行为的监管,明确要求从事网络交易及有关服务的经营者,均应向经营者常住地或住所所在地工商机关申请办理工商登记,加强源头监管。 此外,应搭建网络广告监管平台。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广告是微商搞传销的重要宣传渠道,逐步构建国家级、省级网络广告监管信息平台,将各类网络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及监督检查情况在平台上同步录入,实现网络化监管。 与此同时,加强与微信运营商合作,加大监管力度。工商部门应加强与微信运营商的合作,依法加强微商监管,借助技术手段过滤敏感词、内置安全系统等方式,确保微信平台上的各种经营活动安全、合法,严厉打击传销等不法行为。同时,微信运营商应进行完备的后台管理,做好主体确认工作,收集微商经营者的身份、地址、联系方式等有效信息,报备工商部门。 看法 微商存五大“痛点” 曾创下4个月回款3亿的行业纪录、被誉为“微商代言人”的韩束微商CEO、极享科技创始人陈育新,日前在2015中国(成都)移动电子商务年会上抨击微商存在“存货”、“乱价”、“挣快钱”、“团队乱”、“不持久”等五大痛点。他认为,微商在经历了3个风口后,唯有解决稳定和放心两大关键要素,才能够真正健康发展,站在下一个风口上。 陈育新介绍,2013年以来,微商经历了三大风口:2013年强调产品功效,只要产品好用品质好,就可以出爆款;2013年-2014年明星站位,只要明星用过的产品大家就跟风买;2014年的品牌风口,以韩束为代表的传统品牌进入。“而下一个风口,2015年,平台风口:平台革新迫在眉睫。” 在这三个风口的繁华间,微商也最终在2015年遭遇了最大一次考验:由于微信朋友圈渠道的不可控性,导致了“传销”、“毒面膜”找到了新的滋生温床,肆意伤害终端用户。陈育新认为,微商业态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即稳定和放心。 大学生微商故事 大二化妆品微商:至今入不敷出 在很多同学和朋友眼里,还在读大二的李小颖(化名)已经是一名成功的微信代理,不过七个月流水超过六位数,最高月销售额超过三万。但事情并不是一开始就顺利的。 “我做微商顺利开启离不开家人。”李小颖说。代理商是妈妈的学生,小颖自己也是他们的长期客户,本着锻炼能力、顺便赚点零花钱的原则,她开启微信代理之路。万事开头难。因为没有申请新的微信账号,小颖开始微商生涯后,先是遭遇了屏蔽问题。接着,开业前三个月,举办营销活动,但是没有人参加——仅成交两单全部来自亲人的赞助。小颖回忆,“妈妈说,如果卖不出去,就都送人”。有了这样坚实的后盾,才能让她面对入不敷出的账簿仍然咬牙坚持。微信平台上发布的每样产品她都亲自试用,然后编辑推荐理由和使用效果,再针对每一个顾客的问题逐一回复,每天工作到十一点,寒暑无休。小颖的生意逐步走上正轨。大半年来,不曾接到过任何一单投诉,困扰其他微商的真假质疑却从未发生在她身上。 “最大的问题是压价,”小颖说,“利润本来就低,一片面膜利润不到一块钱,朋友不赚钱;陌生人压价实在太狠”。也正因为如此,不够铁石心肠的小颖至今入不敷出。她苦笑,“什么时候不再往里贴钱是我的经营目标。” (编辑:李昂) (责任编辑:传销何日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