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华山论剑一键关注 | 医美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 400-833-1121 2015,用视频记录每一帧的改变,与您共享美业第一微视平台。 近日,央视新闻曝光微商“杀熟”没商量,微信朋友圈成假货重灾区;同时,相关媒体称亲历微商大会“似传销洗脑会”;5月23日的《新闻30分栏目》,举报者“严女士”以亲身经历剖析“微传销”种种骗局。 业内人士分析,央视一系列对微商渠道问题的曝光报道或将引发该渠道“大整改”,渠道净化、规范指日可待。微商从业人士也呼吁,走正道、卖正货、说实话,净化和维护微商生态需从每一个从业者、每一句话、每一次销售做起,“成功没有捷径”。 订单、炫富系造假 央视点名批评“微传销” 5月23日,央视《新闻30分》栏目播出“改头换面,传销进入朋友圈”的记者调查报道,举报者河北微商店主“严女士”以亲身经历剖析“微传销”种种骗局。 严女士在上述节目中表示,她去年8月通过同学的朋友进入微商,接触到一名微商从业者,经常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卖东西的支付宝收入截图,和有车有房四处游玩的生活照片。“她说的天花乱坠,保证一个月起码赚上万元,还有半年买保时捷的,我越来越动心。” 最终,严女士加入该微商团队,拿了6000元货。“这个面膜一盒6片,她告诉我市场价为198元,从她那直接拿货会比较便宜。”但事实上,严女士拿货后近2个月时间,向微信里几乎所有认识的人都推销了一遍,仅卖出十多盒,纯利润约六七百元。 此时严女士的“上家”在她抱怨时点出“症结”所在:真正的赚钱不是靠零售,而是要靠发展下线,而手段就是作假。严女士在报道中指出,通过一些软件,“说自己发了多少快递、订单都可以”,快递类别可以自由选择,地址、时间都可以随便改。除了订单造假、收入造假外,那些全世界各地旅游的炫富图片,同样也可以通过虚假定位等手段造假。 “我感觉这个跟传销特别类似。”严女士表示越来越痛恨这种骗人的把戏,最终决定洗手不干并曝光这种行为。 微商或将被“严打” 从业人士呼吁“净化”从自身做起 面对目前出现的种种“微商乱象”,尤其是面膜、化妆品等产品中出现的问题,今年3月,国内首部《中国化妆品微商标准(执行草案)》已面世,草案对微商所经销的化妆品做出了严格规定,如必须具有生产许可证、商标注册证、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资料。 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售假现象依然屡禁不止,近期有媒体报道,杭州一女子因在朋友圈售卖假冒名牌被送上了法庭。据悉,根据《刑法》规定,她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最高可判7年的有期徒刑。 河北省公安厅民警张伟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在微店上只收钱不发货的,或者销售假冒商品的,交易额单次或累计达7000元或以上的就构成诈骗,公安机关将按刑事案件立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律师甘国斌也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开表示:“微商利用软件伪造交易记录和聊天记录,对消费者进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的做法,是一种消费欺诈。消费者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5条和第55条的规定,要求微商进行赔偿,赔偿金额是消费额的三倍。” 面对微商的种种问题,资深专业微商人士张武功在其微信朋友圈表示,微商一旦被贴上微信传销的标签,后果比传销更可怕。“央视报道打击的不是微商本身,而是微商渠道中存在的假大空等问题”,大力曝光打击之下,“那些天天晒单炫富吹牛的可以休矣”。 张武功更呼吁:“合法合规才是微商经营的天条和前提,摒弃多级拉人头圈代理、实实在在回归零售及分享的本质才是正道”,并强调成功没有捷径,呼吁所有微商从业人士“走正道、卖正货、说实话”,净化和维护微商生态,从“每一个人、每一句话、每一次销售”做起。 2015,创意点亮美业,微视引领时代。 【 微视时代 】 美业权威传媒品牌 行业第一微视平台 |你非我不选的理由 | 品牌,是时间的积淀;权威,是历史的诉说; 品质,是坚持的传承 引导,是探究的发现; 汇聚行业领袖力量;彰显美容行业超前引导力; 您不缺产品;我不缺创意;您不要烟火的一时绚烂;我更不只有20多年的辉煌积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