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工作,做好了可以月入10万、108天买奔驰、6个月买房,而投入只要几千元,坐在家里就能创业,这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听起来也非常时尚的工种———微商。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微商虽然和传统的传销不尽相同,但怎么看都有点传销的影子。(5月24日《北京晨报》) 微商一直以来就被各种争议所包围,营销方式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监管等还在其次。关键是,有的微商已成为一种变相的传销。所不同的是,传统传销,传销组织必须有窝点,传销人员“圈养”在一起,“上线”与“下线”必须亲密接触,很容易暴露并被打击。而微商传销在朋友圈中发展“队伍”,商品交易通过网购、快递等方式进行,相比传统传销更隐蔽、更安全。 无庸讳言,非法传销迷惑了人的心智,诈骗了人的钱财,扰乱了公共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自其“问世”以来一直是禁止、打击的对象。但是,由于传销的“繁衍能力”极强,且具有“再生功能”,造成这种非法经营活动屡禁不止。特别是,随着网络和电商的迅猛发展,传销已由“地上”转入了“地下”,微商传销又横空出世,与法律和监管“躲猫猫”。 事实上,一些微商通过网络和微信朋友圈做传销,看中的就是其更具隐蔽性。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正常的商品交易行为,而且是在网上进行,不易暴露“目标”;再者,“上线”与“下线”无须“零距离接触”,不显山不露水,不易被人抓到现行。特别是,商品通过网购之后,实际上由快递公司担负起了传销的“重任”。而快递是一种正当的有偿服务,一般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其进行干涉。可见,利用网购和快递的方式进行传销,比传统传销更难监管。也就是说,传销形式的变化比内容的变化更可怕。 因此,微商传销,击中了监管软肋,值得有关部门反思。首先,打击微商传销,必须从源头抓起。而这个源头不仅在“地上”,而且在“地下”;网购和快递业务,便是微商传销的“地下”源头之一。这就要求公安、工商等管理部门,迅速介入这个监管“真空地带”,加强对电商、网店等网络交易行为的管理,重点把握网购、快递两个关键环节。特别是,应组建“网络警察”和“网络工商”,设置专门的网上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执法人员,对网购行为实施专项管理,全程监控,发现“异常交易”情况,及时查处。严防网络成为传销的又一个“出口”。 (责任编辑:传销何日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