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8名海大人参加“迷马”第二场挑战跑。
各种会旗、队旗,蓝色的、红色的,在初冬的风中飘扬;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奔跑时,发出此起彼伏的加油声;海大特有的海魂衫、迷彩裤子、利落的小平头、整齐的步伐,令操场上充满了阳刚气息……时隔一周,11月22日上午9时30分,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青年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联合主办,大连晚报协办的2014全国大学生迷你马拉松公益挑战大连站活动,如约在大连海事大学二度开跑。当日共有758名海事大学生分3拨精准完成12圈半总计5公里的“迷马”跑,为听障儿童筹得7.58万元善款。
报名200多人现场参与758人
上周六的“迷马”跑已经是大连海事大学举办的第二场。8点半左右,西山体育场检录处就排起了长队。航海学院雷锋志愿服务站的学生们戴着红色袖箍,提供检录、纪录圈数、主席台广播等服务,一切都井井有条。“我们的第一场‘迷马’是11月15日举行的,330多名挑战者以各学院指导员为主,被称为‘导员篇’。”海事大青梅工作室负责人、装备学院大三学生赵晓伟介绍,不少同学加入其中,和导员一起完成5公里迷你马拉松。
海大把第二场“迷马”定位为“社团篇”,十余个学生社团200余人报名,事实上现场人数远超这一数目。“学校很支持,一直关注、协调和指导着各项准备工作。”海大学生事务发展办公室张涛主任介绍,学校连续4周空出体育场,现场安排了校医,全力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由于参与者众,当天共分3拨开跑,检录处最终的统计人数锁定在758人!
63岁退休老师准备跑完4场
9时30分,发令枪响,第一拨300余人开跑。队伍里,既有像轮机工程学院仪仗队这样整齐划一的跑者,也有半军事管理学生委员会、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委员会这样的学生加老师团队,更有郭明义爱心团队大连海事分队、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公益组织,还有像《海大青年》杂志社这样的学生机构。一面上书“研究生支教团”的蓝色旗帜吸引了记者的目光,14名挑战者均为经历重重选拔考核,确定于2015年8月前往四川、青海、西藏支教的大四学生。“我们已经是海大第17届支教大学生了。”支教团负责人、轮机工程学院大四生刘选增说,支教是公益活动,“迷马”同样是公益行动,能够用5公里跑换100元善款,帮助贫困听障儿童,在他们感觉,就是西部支教的前奏。
队伍里记者还看到一位特殊挑战者——63岁的退休教师侯佰林。侯老师一直坚持长跑,退休后更是参加了大连两届国际马拉松赛,跑了半程。“前不久我参加北京马拉松,反传销网,用5小时28分跑完全程!”侯老师打算完跑海大的4场“迷马”!
奔跑的队伍里有个“联合国”
肯尼亚、秘鲁、朝鲜、乌兹别克斯坦、越南……海大“迷马”队伍里有支小小“联合国”。尤其是来自“长跑之乡”肯尼亚的几位留学生,姿势相当轻松,没出多少汗就围着操场跑了12圈半,意犹未尽地完成了5公里跑。
此次全国大学生迷你马拉松挑战的公益支持单位康宝莱(中国)保健品有限公司承诺,每有一位大学生完跑“迷马”,就捐出100元善款。当日他们不仅在海大这一站捐款7.58万元,其大连公司还派出10人队伍参跑。“我刚在苏州完成了一个5K,腿有点扭伤,今天算是带伤完跑。”康宝莱经销商马延骥告诉记者,10位参与者都是跑步爱好者,每周五都要在星海公园进行5公里荧光跑,“这次回归校园,又找到了年轻的感觉!”
记者获悉,截止到发稿,此次全国大学生迷你马拉松已经筹得善款79万余元,将全部用于为贫困听障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