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传销网提示您请:真爱生命,请远离传销骗局!

反传销研究所,风清扬反传销网,十年反传销解救反洗脑经验

当前位置: 反传销网 > 传销披露平台 >

[法制在线]变形记

时间:2018-05-09 04:20来源:人民网 作者:人民网 点击:
传销头目 李国生 这些打着永乾招牌的商品 都出自于一些不知名的小作坊 2007年9月20日,自治区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公安部经侦局的指导下,广西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了广西永乾公司特大传销案。该公司在无任何其他实业支撑的情形下,通过消费来福、双响

[法制在线]变形记

[法制在线]变形记


传销头目 李国生

[法制在线]变形记


 这些打着“永乾”招牌的商品 都出自于一些不知名的小作坊

  2007年9月20日,自治区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公安部经侦局的指导下,广西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了广西永乾公司特大传销案。该公司在无任何其他实业支撑的情形下,通过“消费来福”、“双响炮”等所谓的“创新经营模式”,一年多内,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层层发展了近3000家传销性质的商行,涉案金额保守估计达10亿元人民币以上,参与人员“一时无法统计”。 

  

 

  在一些人眼里,他是现代商业的营销大师 

  “好象把他本人搞成一种神话” 

  短短一年的时间,他制造了财富增长的超级神话 

  “他的资金流动达到10个亿以上” 

  这样的神话,如今却幻变为谎话 

  “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 

  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敬请收看第一现场:变形记 

  主持人: 

  在一个商店里,花400元钱不光可以买一件商品,过了半年商家还要再返给你600元现金,而且你买的越多,得到的返利就越高,这样的好事,说出来可能很多观众不信,但它却真实的发生在国内的不少城市。这些商家为什么要赔本作生意,其中会有什么玄机呢?今天的法治在线就为您一探究竟。 

  家住辽宁沈阳的刘女士,眼下正在为一件事急得上火,几个月前朋友向她介绍了一个名为“消费来福”的投资项目,这种投资“只赚不赔”,简单的说,就是购买指定商家的产品,此后就可以享受商家的多次返利。 

  刘女士:本来我觉得哪有这么好的事投进去几百块钱,四百多块钱,就能得六百块钱,好象也不可能。

  刘女士起初对此有些疑虑,但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个投身到其中,并且还真的从中获利了,她禁不住心动,开始试着投进去了几百元钱,两个月后,商家果真返给她上百元现金。看到如此的回报,刘女士不再犹豫,她倾其所有加入到了这场投资当中。 

  刘女士:就投了很多钱,把父母的养老钱,自己准备买房子的钱,还跟亲戚朋友借了好多钱都投进去了,前后总共有20万。 

  刘女士一心希望高投入能给自己带来高回报,但事情出现了变化,自己的那20万元换来的只是中看不中用的产品,商家的返利成了泡影。 

  刘女士:觉得自己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 

  刘女士并不是损失最大的人,在她周围,不少人当初是变卖了所有家产去进行投资的,如今他们变得一无所有;而那些商家此时也陷入了窘境,店老板们也觉得自己受骗了。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刘女士她们卷入的是一起波及大半个中国的经济大案,案情之诡异让受命侦办此案的民警都意想不到,而最初揭开这起大案的竟是一个带着疑问的长途电话。

  五月的一天中午,正在警队值班的韦力接到一个从新疆打来的电话,对方是个女性,她想寻求警方的帮助。 

  韦力:她跟她弟弟闹矛盾,她弟弟正在参加一个招商会,公司承诺投入四万,半年之后没有任何风险就可以达到八万块 

  韦力有些不解,这种事怎么打到自己这儿来?电话里那个女人说,正在招商的那家公司名为永乾,所在地在南宁,她怕弟弟会上当,因此想问问南宁的警察,这家公司是不是合法经营的?   

 

  但对于这家永乾公司,韦力并不了解,出于职业的敏感,他在电话里劝那个女人的弟弟不要急于做出投资的决定,因为,一个在半年内盈利能力达到200%的公司称得上非常优秀的,可在南宁他怎么从来没听说这个永乾公司的大名呢? 

  下午上班的时候,韦力不经意间说起了中午的那个电话,反传销网,这引起了同事傅江的好奇。 

  傅江:我们觉得这个公司的回报是不是特别高了,四万块钱半年就能变八万 

  傅江最初怀疑这个永乾公司是个骗子公司,这类公司通常两三个人,平常就是打电话,编造各种项目四处骗钱,钱一到手就立即消失,换个地方变个名字再重新开张,这样的事现在屡见不鲜。 

  傅江和同事抽空去了趟工商局,他想查查这个永乾公司在这里是否会有记录,但对这一点,他并没有抱太大希望。而事情接下来的发展,让傅江有些吃惊了。 

  傅江:调查结果很出乎我们的预料,我们原来以为永乾只是一个皮包公司,结果他是一个注册达到五千万元的大公司 

  这家永乾公司是民营性质,注册材料相当齐全,在一摞写着股东名单的文件中,傅江偶然注意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李国生。这个名字的出现让傅江的内心为之一震。 

  曾经的传销头目 当下的企业老总 是改邪归正 还是掩人耳目 

  傅江想不到,竟会在这里有重要的发现。这个李国生,是他曾经苦苦寻找的一个人。两年前,南宁出现了一个涉嫌从事非法传销的组织,名叫“南国春公司”,这个李国生就是其中的副总经理,当时被南宁警方列为重点嫌疑人之一。 

  傅江:当时我们曾经对这个公司进行秘密调查,但是忽然之间他们停下了所有的业务,而且这些人物全部消失了. 

  傅江是当时那一案件的主要侦办人之一,两年来,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南国春的追查,而现在,李国生突然出现在眼前,傅江感到有些兴奋。昔日的南国春,如今的永乾,这个李国生是在故伎重演么? 

  从工商局出来后,傅江扭头来到了银行,他有种感觉,调查永乾公司的账目将会有更为真切的发现。 

  傅江:永乾公司账上体现的资金并不多,永乾公司每个月纳税不足一万元 

  一个注册资本达五千万的大公司,每个月的纳税额怎么会不到一万元呢?永乾表现出来的种种疑点,促使南宁警方开始对它进行立案侦查。为了不打草惊蛇,傅江在永乾公司办公地点对面的楼上租了一间房,秘密观察其人员组成情况。 

  连续多天的观察,让傅江发现,这个永乾公司工作人员达上百人之多,但他始终没有发现李国生的身影。而负责其他几路调查的民警给他带来了一些永乾的宣传册。傅江这才知道,李国生此时已摇身成为永乾公司的总裁,而永乾公司也俨然是个热心公益事业的知名企业了。  

 

  傅江:永乾公司有很多光环,在很多的报纸上,媒体的宣传上甚至一些救灾扶贫的活动上都有它的身影,它已经被知名企业家,中国十大企业创新人物永乾公司也有这些称号,和当年的南国春已经不是同一个级别的了。 

  在这些漂亮的外壳下,李国生的这个永乾公司到底从事着什么样的经营活动呢?经过傅江等人持续两个多月的秘密调查,永乾真实的一面渐渐浮出水面:它对外推行的是一套名为“消费来福”的经营模式,但这一模式与正常商品买卖的规律是完全背离的。 

  傅江:你在李国生的永乾公司消费,你花四百块,半年以后你还能够得到六百块的现金返还,这个是和所有的正规的经营商不同的地方。 

  这样的销售模式,乍一看是在赔本做买卖,但其实不然,永乾真实的用意是,通过这样的诱饵组成一个大网,让更多的人都变成他的会员。 

  傅江:通过这种经营方式,是想通过天下人的钱集中到他个人这里来。 

  记者:把他的本钱都掏出去了他怎么来返利。 

  傅江:他只有不断的发展会员,会员越来越多,交给他的钱越来越多,他才有能力返回给会员那所谓的六百元 

  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张图来形象的了解永乾的运作,他是拿下层会员的钱来支付上一层会员的返利,而维持这一层层返利的条件必须是,每个下层会员的人数要远远多于它的上层会员,而这种金字塔形的结构透视出的正是非法传销的本质。

  傅江:如果后一波的人,人数不够多,那么就会资金断裂,前一部分人的返利得不到手 。

  8月27日,南宁警方包围了永乾公司的总部,此时,公司的电话还在此起彼伏的响个不停,这是各地打来的咨询电话,如果警方晚一天采取行动,也许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传销的网络当中。 

  在南宁采取行动的同时,永乾的头号人物-李国生也在北京机场被抓获。 

  永乾,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创新企业,在被揭开了真实的面目后,终于灰飞烟灭。 

  巧立名目下的变形传销 畸形价格后的高额返利 

  记者出镜1: 

  这里就是永乾公司的总部,位于南宁市城区一家宾馆的顶层,由于警方的介入,这个曾经喧闹一时的公司如今规于沉寂,那么据调查,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永乾公司先后在全国30个省发展了3千个加盟商和8万名会员,由此聚敛的非法资金多达15个亿 

  永乾公司自去年6月份成立,在短短14个月的时间内,传销网络即覆盖全国,这一惊人的发展速度的背后,是总裁李国生的苦心经营。李国生,55岁,南宁人,据查,其参与传销的历史有近十年之久,曾混迹于广西的多家传销组织,这样的经历让他深谙传销之道:其实它就是一场玩“虚”的游戏。  

 

  在南宁市看守所,人称传销大佬的李国生向记者解释了这个所谓“虚”的含义。 

  李国生:虚的本身就是不开店,不开也不买东西 

  记者:发展人头 

  李国生:一个是发展网点一个发展人头 

  记者:没有店没有产品,就发展人头 

  李国生:对 

  拉人头,是传销早期的手法,因臭名昭著使人们对其倍加警惕,李国生当然知道再单纯使用这种老套的办法不但圈不来钱,还容易引来执法部门的注意。于是,李国生刻意求变,独创了一套“消费来福”的新模式,想把它打造成永乾公司的金字招牌。 

  李国生:它采取一种特别的手段把传销的这些奖励的方法利用进来,达成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庞大的销售系统。 

  在“消费来福”的模式里,李国生加入了一些新东西:即通过一个月两次的招商会,在全国各地招收加盟商,由加盟商开店销售永乾的产品,人们购买产品即成为永乾的会员,无论是加盟商还是会员,只要能介绍新成员进来,就会得到一定的奖励,这一点上,与早期的传销是一样的。 

  通过李国生的这一改装,永乾公司看似与许多商家一样在卖产品,但它销售的实际上是什么东西呢? 

  记者:在永乾公司门口的这个展示柜里呢,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瓶瓶罐罐,他们大部分都是所谓的保健品,据办案人员介绍,这些东西就是永乾公司用来传销的工具,比如这样的牙膏,永乾公司从生产购买的价格是3块钱,而他卖给传销人员则变成了58块钱,再比如说这样的一克咖啡,永乾公司的购买价是5块钱,到了传销人员的手中,则变成了130块钱。实际上传销人员之所以愿意出高价购买它,看中的并不是它的使用价值而希望它能给自己带来高额的返利 。

  与高的离谱的销售价格形成反差的,是这些产品的质量,办案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打着永乾标识的产品,都出自一些无名的小厂,其品质很难有保证,这些所谓的保健品,连永乾的员工也不敢使用,但谁又会在乎这一点呢? 

  刘女士:反正我也不打算要这些产品,后来我都不要了,就放在那里放着吧。

  在刘女士的眼中,这些不知所然的东西,就是自己将来的摇钱树;而在李国生的眼中,一拨又一拨像刘女士这样的会员,就是永乾公司的摇钱树。这是一个聚敛财富的游戏,玩游戏的人是这个游戏规则的制订者,而玩好游戏的诀窍,就是把握住一个时间。 

  李国生:我们这个呢就打了一个时间差,利用这个资金那个时间差,也就是说,这个钱呢进来呢会越来越多的,支付前面是不成问题,到了一定程度,后面这个就跟上了。 

  记者:拿后面得来的钱支付前面的开销。 

  李国生:是这样。 

  

 

  处心积虑的自我包装 命中注定的穷途末路

  拆东墙补西墙,这句话可以形象的概括"消费来福"是如何维持运作的,但墙上的窟窿越拆越大,总有补不上的一天,要是被人识破了应该怎么办呢?李国生为此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花钱为自己和永乾公司进行美丽的包装。

  记者:这个称号是花钱买来的。

  李国生:给我们的信函是60万,但是所有这个不是单纯我们的,文件写着,我们这个企业,而且我们是做生意的,跟他讨价还价最后是40万 。

  记者:这个称号得你有什么帮助。

  李国生:应该说一个知名度吧,一个是信誉度 。

  记者:你需要这个知名度 。

  李国生:当然了,你想企业的知名度越高企业就越好做 。

  在自我宣传上,李国生毫不吝惜,这是他请人制作的电视专题片,这是由他亲自作词的"永乾之歌";此外,他还组织了几次慈善之行,慰问贫困地区的群众。

  这些画面,在永乾的每次招商会上都要重复的播放,而它们总能为李国生赚足面子。

  赵先生:几乎就是一种很崇拜的心理,好象把他本人搞成一种神话

  赵先生来自武汉,正是看到了永乾眩目的光环和其承诺的优厚回报,在今年三月,赵先生成为了其设在武汉的加盟商。

  赵先生:我投入23万4,在半年之间我可以拿将近40万回来。

  这是永乾最初给赵先生的承诺,事实上,永乾对加盟商的返利要大大高于对会员的返利,而一旦成为加盟商,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发展会员,拉会员到店里消费,拉的会员越多,卖出去的产品越多,加盟商的返利就越高。

  而在经营了一段时间后,赵先生渐渐悟出,自己其实在从事着一个不光彩的事情。

  赵先生:我说句良心话,我做这么久了,在某种程度上我也在欺骗别人,这种产品质量不怎么样,我们都是希望回避传销这两个字,内心比较心虚吧。  

 

  尽管心虚,但赵先生已是骑虎难下,因为他已经向永乾投入了近三十万元的贷款,他想把这些钱收回来就抽身,但永乾的对他的返利迟迟没有兑现,连原先订好的货也出现问题了。

  赵先生:我们很多开店的老板(加盟商),甚至在一到三个月之内还拿不到货

  永乾公司并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委托给各地的厂家,那么在给加盟商的供货上出现什么问题了呢?在警方的帮助下,记者在远离南宁的广州的郊区,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记者:这里就是永乾公司设在广州的一间仓库,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据了解像这样的仓库永乾公司在广州一共有四处,生产厂家在把货物打到这里之后,经过永乾公司的统一包装,再转运到全国各地的三千家加盟商那里,成为了传销的工具。

  这些堆积如山的包装箱上已落满了灰尘。事实上,早在六、七月份,永乾已无力再将这些货物发到各地的加盟商手里了,由于发展会员人数不足,维持永乾运转的资金流已经开始出现了短缺。

  谭志欢,永乾公司财务总监,只有他最清楚,永乾在最后阶段,资金到了什么样的局面。

  谭志欢:每期返利也是很大的,每期进来的钱有一个多亿,返出去的也有一个多亿 。

  永乾一年来聚敛了十五个亿的资金,看上去很庞大,但在巨额返利的重压下,一旦后续资金跟不上,永乾很快就会变成一口枯井,谭志欢已经预见到末日就要来临了。

  他把这一困境报告给了李国生,实际上,李国生对这一天的到来已经有所准备,因为这是传销模式注定要走上的绝路。在紧急召开的董事会上,他给每个成员发了100万元,要他们作好另谋出路的准备,他自己则逃到了北京,但他这次出逃的运气没有上次在"南国春"时那样好,警方已经比他更早一步的行动了。

  李国生:现在我们呢,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传销一个就是非法经营 。

  只有在这时,李国生才肯承认自己创立"消费来福"的真实目的,他的这句心里话,我们希望永乾的会员和加盟商都能够听到。

  主持人:

  办案人员告诉记者,这一案件是广西历史上最大的非法传销案,而李国生算得上广西传销界教父级的人物,他的落网,了却了南宁警方多年的心结,事实上,李国生所创立的消费来福实质上就是对传销的一种变形,但万变不离其宗,从法律的上讲,参与传销的,没有受害者,无论是加盟商还是会员,他们的损失也许再也无法追回。希望我们今天的节目能让您认清传销的真正面目。 

(责任编辑:传销何日绝)

  

  (责任编辑:传销何日绝)

  

  本文信息转载于 风清扬反传销网 ,国内专业反传公益性组织,反传销研究所合肥传销QQ群242727084

  中国反传销研究所解救传销受害者风清扬微信13733876490咨询专线13733876940 www.fanchuanxiao.net

  专业反洗脑,手机定位解救寻人。打击传销,我们在路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