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市工商局通报了一起涉及33所高校、834名大学生的特大传销案件,甚至连昔日的高考状元也沦为传销头目。>>详见 所谓传销,无非是以高额的利润做诱饵,诱骗他人从事非法活动。以往,传销头目将黑手伸向无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农民,丧心病狂发展“下线”的案件屡见不鲜。可如今,这么多有知识、高素质的在校大学生也“义无反顾”地登上了传销贼船,实在令人震惊。 是大学生过于单纯,放松了警惕?还是不法分子的“洗脑术”过于“高明”,得以乘虚而入?事实上,除去知识的武装,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时还缺乏足够坚实的壁垒。他们对于即将发生的一切毫无思想准备,或者说根本不知道需要准备什么。一旦被骗进入传销组织,面对其中的蒙骗蛊惑、尔虞我诈、各怀鬼胎,他们立刻无所适从,而应对之策,却是学校里从未教过的。 与农民的致富观不同,大学生这个群体对于“成功”二字有着更为大胆的设想和期待。在求学坦途上一路走来,他们听过太多诸如比尔·盖茨、李嘉诚等“一夜之间”功成名就的故事,在知识力量更胜一切的今天,作为象牙塔中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载体,大学生们有理由相信,财富之梦触手可及。 然而,纵使知识的“次生产物”有千种万种,但传销绝对不是其中的一种。虽然诸多传销头目无不唾沫横飞地向潜在“猎物”灌输过,所谓的组织等级图谱是多么的“科学”多么的“严谨”,但剥去伪装,他们的说辞漏洞百出、不堪一击。 如此明显的骗术,大学生何以分辨不清?过分的自信和面对社会的毫无准备是内因,而作为学校,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忽视了必要的社会常识教育和维权意识教育,也应负一定责任。多年的学校教育使大学生对于信息形成了接受、消化的思维定式,且无须质疑信息是否真实、正确。而在传销组织的恶意引导下,他们很容易对获取收入的方式、社会公平的看法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定位产生理解偏差。 因此,作为将大学生推向社会的最后把关者,学校不仅应该加强对传销等非法经济行为的宣传教育,更要推而广之,在传道授业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形势的观念和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对不法分子的蛊惑之言不再听之信之跟随之,而是依靠自身能力,走合理合法的致富之路。 ,dedecms (责任编辑:传销何日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