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发展一直平稳低调的如新(NU SKIN)正卷入传销丑闻。来自著名做空机构“香橼研究”提供的证据指出,其雇佣人员打入如新销售团队内部得知,“成为如新代理商必须购买5000~15000元不等金额的如新产品方可入会”。 记者联系上了数名如新代理商,这一准入门槛的说法被证实。而这之前,国内外直销巨头如安利、雅芳、康宝莱、隆力奇均曾沾上过疑似传销的恶名。 香橼的做空报告让如新在美国纽交所的股价应声跳水。目前,中美律师正征集股民证据赴美集体诉讼维权。参与诉讼的跨国诉讼索赔专家律师郝俊波向记者表示,传销传闻以及由此的做空消息公司均未对此进行风险披露,导致股民权益受损。“已有几位来自国内外的股民和我们方面进行联系,目前正在整理交易记录等相应材料。我们认为,只要这些股民的证据材料基本齐全就完全可以起诉了。” 香橼做空报告 根据香橼方面提供的证据,如新除了设置有购买产品的准入规定外,公司在华的销售团队搭建与资金链条的金字塔形特征都十分明显,直指如新在中国的直销业务实为“传销”,而后者在中国境内属于违法行为。 受到香橼做空不利因素的影响,如新集团股价(NYSE:NUS)9月一度暴挫,跌至52周最低价36.2美元/股,后经一个月的恢复性补涨,10月10日报收42.53美元/股。此前一年内如新股价最高点曾达到 62.01美元/股。投资者损失巨大。 据郝俊波介绍,目前中美律师正在华征集如新美股中国股民的材料,主要包括“在2011年10月25日至2012年8月7日期间购买或取得如新美国股票者,不管是否已经将股票出售都可以委托律师进行索赔”。 之所以选择将中国区传销案赴美诉讼,郝俊波解释称, “美国的集体诉讼非常便于股民起诉,且没有人数限制。目前在国内外此案还没有人正式起诉,如果做不成第一个起诉方,我们希望成为首席原告(损失最大的原告)来代表股民起诉,调解的总体赔偿金额可能在上千万到数亿美元。”郝俊波表示。 如新方面则回复称:“在过去不到四年期间,NU SKIN如新集团股价成长了近8倍。虽然最近一个多月股价有所调整与波动,仍然是四年前的五倍。” 如新模式起底 2003年进入中国的如新,旗下产品线主要分为NuSkin(如新)和Pharmanex(华茂) 两大品牌。作为第二批获得国内直销业务牌照的企业,2006年开始,如新以直销形式进行在华产品销售,次年直销范围扩大至京沪两地,此后销售范围进一步扩大至15个省逾50个城市。 对于香橼方面白纸黑字的传销指责,如新方面坚称“属于合法直销”。 10月11日,记者联系了多位如新在沪经销代理商,其中一位经销商杨文向记者承认,加入如新确实必须购买至少5000元的商品,同时一定级别以上的代理商对于发展“下线”有明确指标。 加入如新经销商团队两年的杨文目前已是经理级代理商,她向记者解释称,加入如新后,公司会和经销商签订合同,反传销网,属于双向雇佣性质。经销商最主要的任务便是产品推广和销售渠道建设两项工作。 (责任编辑:传销何日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