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操作上来讲,打破这个传销中坚力量的囚徒困境心理,就是打击传销见效的倍增武器。仅仅打击组织者领导者是不够的,下线成员罚款之后,在囚徒困境的侥幸心驱使下,变换马甲、搬迁地点都可以延缓团伙崩盘时间。由此形成不打还好,一打就捅了马蜂窝的扩散效应。来宾、北海、南宁、合肥的每一次大规模打击,都会造成大面积扩散,搬迁各地的传销团伙信息源源不断,越打越多的状态难道也是执法部门的困境心态体现? [NextPage] 外界对传销群体的影响(亲友、媒体、互联网、周边人群) 亲友层面,前面各种心理和传销洗脑手法都可以看到很多。大部分亲友都是采取漠视态度,等着参与者撞上南墙自己回头,因为法律给他们的希望太渺茫,媒体给予的指导很有限而且缺乏系统性。当然,也有很多亲友,抱着不挡财路的想法,听之任之,对传销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打击传销力度越大,传销人群拉下线的方向越集中在亲友群体中,因为传销人认为亲友之间信任度高,其他人不相信骗不了,每一次运动式打击风暴后咨询求助者都是魔鬼体系居多(重点发展亲戚的传销团伙)。 媒体宣传是预防传销最为主阵地,各种新闻是最好的反传销信息,但是长久以来传销群体也有整体性对抗策略形成,广西传销中甚至有一节课程专讲“宏观调控”,系统性对抗外界舆论宣传,经过此种洗脑相信传销的人需要更大的耐心和理想来沟通。最近媒体公布的网络传销,再连续性曝光之后的三个月迅速土崩瓦解。媒体的曝光力度越大,崩盘速度越快。因此有些网络传销就会不停的炒作新闻对抗曝光。 另一方面个别媒体着重宣传传销的暴力性,造成很多人误解传销等于暴力,在第一时间接触传销时都会造成极大的恐惧感,丧失理性不顾代价的脱离传销、阻止传销,因传销而导致的恶性事件,相当一部分都是基于此种恐惧心理出发点。 互联网,则是批驳传销歪理邪说的主要阵地,各种最新不断更新的甚至创造性的反传销技巧,不停在各个阵地披露,具备耐心的人可以找到足够资料用于反洗脑。同时互联网面对高封闭的传销群体,具有一个常人不知道巨大杀伤武器。笔者跟踪观察的一个历时五年生存时间的传销团伙,具有三百余人的传销团伙,其部分成员姓名在互联网小范围曝光,三个月后,该团伙几乎是整体性崩溃,这种打破传销保密操作的曝光,极大的影响了传销团伙内部的囚徒困境心理,对传销群体内部有非常大的影响。类似案例非常多,但是各媒体、各人群均未能有效运用,甚至忽视。 [NextPage] 传销反对者的常见错误心理(这个章节是反洗脑心理分析) 笔者经常在网络中指导家属反洗脑方法,很多人都希望用釜底抽薪的方式,推翻传销模式不成立,或者推翻国家支持伪证,就可以阻止家人参与传销(对刚接触传销的人非常有效)。问题在于,深度洗脑者被大量的传销复制洗脑灌输,传销参与者学会不停转移话题和反问,在的亢奋情绪推动下,参与者会无意识的重复传销团伙灌输的歪理邪说,将反对者误导至这些悖论陷阱,站在这个基础之上,无论怎么说他都是对的。没有充分准备的反对者,无法适应参与者极短时间内提高数倍的诡辩口才,往往“理屈词穷”一败涂地,进而丧失耐心和理智,做出各种偏激行为,导致大量的亲情、爱情、友情被破坏。而这个感情破坏的效果,传销团伙却能做个顺水人情,“家里人不理解就回团队吧,以后赚钱了他们就理解了”,心理战术的把握简直是登峰造极。 初次接触传销是预防和反洗脑的黄金时间段,错过后,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争论讨论,而这个过程中,耐心的维护感情基础,是确保沟通的第一要素。传销的参与者和反对者,都试图用感情威胁家人而达到自己目的,传销者说:“你不参与不考察就是对我不负责,以后不要叫我妈妈了”,反对者说:“你要是去广西我就不是你女儿了”。耐心交流、倾听都是可以降低参与者亢奋情绪的,满嘴的“传销”“骗子”措辞会刺激那些缺乏常识的参与者,导致其丧失理智进一步疯狂。 传销参与者和外界的心理壁垒,基于传销团伙保密以及谎言邀约的习惯,传销参与者总以为外人不了解他的事业,从而拒绝交流,对家人总是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不耐心沟通或者引导他说出来,交流很难继续。 参与者希望反对者去实地考察,潜意识中认为在传销地群体氛围下,可以运用环境因素,让每一个人有认同感。因此编制谎言、制造借口极尽所能的要求或者欺骗反对者去传销地。面对这种谎言邀约,反对者则认为这些可笑的谬论不值一驳,完全没必要去浪费时间精力,由此两者互不妥协,成顶牛之势,多次冲突后造成无法沟通甚至拒绝沟通,丧失反洗脑机会。 如果反对者有理有据,参与者则一步一步退守,最后的心理防线则以两种语言风格表现,一是“是不是传销不管,我看见现实看见别人赚钱”,这种话一般集中在素质较低人群中。另一种则是具备打太极的措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去了多考察,时间会证明一切”,这种措辞更多是集中在较理智和较高文化素质人身上。这时候就需要反对者根据性格,发挥感情和信任优势,缓慢降低参与者的亢奋,耐心沟通引导。 总结下其实很简单:如果你有决定权,你可以用各种方式下结论阻止他,甚至以直系亲属身份限制其出行;你没有决定权,你就只能引导。在“温馨”的传销团伙和声色俱厉的你之间,不要轻言放弃感情,感情的维系是亲人反省后回家的台阶。 [NextPage] 洗脑后的各种思维混乱表现 1、拒绝甚至害怕思考风险因素 收益越大风险越高,这个常识在传销群体中是盲点,洗脑后的传销人不认识这句话。 成功学的激励,对自己暗示成功成功再成功,拒绝思考风险因素。各类传销常用语“那是负面不要看,会影响你成功”,反复灌输这种只看一面的思想,抹杀辩证思维。同时各类传销团伙要么长时间聚集,要么保持频繁的电话联系网络联系,维持互相激励的状态,参与者丧失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看到、听到、想到另一面时,潜意识中就自动回避思考,独立思维缺乏,判断力大幅度下降。这种怯懦的回避心理,传销参与者会对很多不利于自己“事业”的因素选择性失明。 笔者亲历上百次面对面反洗脑沟通,无数次网络反洗脑沟通,综合后发现传销团伙素质越低,个体智商越低,越是要脱离团伙反洗,群体智商会干扰个人独立思维。相反具备较强独立思维的三高人群传销团伙参与者(南宁北海),在其传销团伙附近区域反洗脑,则营造了一个他自己作为主场的平和心态,可以放松戒备心,辩证思维在大脑中一经启动,零障碍沟通效果更佳。 诸多传销参与者的家人,尚未降低参与者的亢奋情绪,就冒然将反洗脑素材资料丢给传销参与者自己看,往往是看两眼就直接丢掉不敢面对,甚至直接说“这些我都看过了”,足见传销团伙为避免各种外界干扰,反复灌输过多少次才能达到这种直接回避反面教材的潜意识心理。久而久之辩证思维丧失,自我调整能力丧失,进一步依赖传销团伙的“输氧”,如吸毒一般欲罢不能。 [NextPage] 2、未经思考的连续反问,无意识的转移话题 传销参与者在面对有力质疑时,会有一个最为标准的语言特征:“连续性的反问”。他丝毫不会思考你所质疑的问题,不断转移话题丢出一个又一个的反问,这一连串的提问,如果你有任何一个回答的不合心意,他会把你前面所有的答案全部推翻,并且洋洋自得。 寻常我们总是认为推翻一个就应该怀疑一切,推翻三五个就足够彻底令其清醒,他却死咬一个不松口较真,或者不停的承认你正确却照旧转移话题提问。令人无奈的情况却是,在下一次面对类似的沟通中,他还是会按这个反问流程一个一个的问下去。一次次的去强调、暗示自己正确并且固执己见。“复制模式的洗脑”威力可见一斑。 反问,是一种没有给出答案的语言技巧,面对无常识的传销参与者,沟通中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脾气。诸如“警察不抓就是合法”这种非黑即白的逻辑错误,在传销洗脑课程中,把反问语言技巧发挥到诡辩的巅峰,一连串的反问下来,往往令人目不暇接无法回答,迅速进入逻辑误区。(而诸多缺乏常识的人却认为,这是在传销中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即便不赚钱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啊”) [NextPage] 3、在前后矛盾的逻辑分段中死循环 在相对理性的沟通状态中,传销参与者会有前后矛盾的几个逻辑分段,但是他意识不到这整个逻辑链条有断层。我们寻常总是认为推翻了合理合法的传销说辞,就可以令其放弃,但是参与者却在这个时候大谈传销操作的可行性;你用风险性的逻辑分析推翻了他的操作可行性,他却进入投机心态,直接忽略了合理合法这个最根本的基础性因素;你用道德观念和主流价值观校正他投机心态,他又绕回来说是合理合法。有些时候甚至前脚承认你的某些分析正确,后脚你出门他还能习惯性的照旧胡说八道。如同习惯性的背书一样,异常流利,而选择性失忆。这些就是不断重复洗脑课程被灌输后的惯性。 [NextPage] 4、无法理解悖论,却频频制造悖论 异地传销中广为流传的各种悖论: “警察不抓是合法,警察抓了是调控”, “老总买车是真赚钱啊,老总不买车那是低调”, “警察不可能抓我们,警察来了记着把资料藏起来”, “警察来了配合下走过场,警察问你不要承认你做行业”, “你为什么不能逆向思维,坚决不能看负面”, “新经济模式需要敢想敢做有胆量,想多了会影响你成功”, “要对团队负责,我只负责我三个直接下线”, “只有放弃没有失败,网上说坏话的都是失败者”, “坚持就能成功,他到处找人借钱还在坚持”,反传销网, “我们不可能是传销,是传销能赚钱也行啊”, “禁止传播消极情绪,我们都很积极没有消极情绪”, “赚钱很快很容易没风险,赔钱是因为你能力不足”, “全国到处都有团队在发展,只有我们来宾是国家支持的真体系” “禁止吃肉、看电视、上网、喝酒、互相借钱,我们团队的管理很人性化”, “笨传销人说行业是好的人做坏了,聪明的传销人说行业就这样我没办法”。 诸多令人喷饭的悖论却大面积被传销参与者和反对者一起无视,令笔者怀疑应试教育中,怎么会有这么严重的逻辑思维教育缺失,而这些制造悖论的人,却被称赞为聪明伶俐口才出众,讽刺! 类似言论可以在互联网各个反传销阵地中,都能看到传销参与者为维护自己“名誉”与反对者的激烈交锋,细心者均可以在其中找到相似之处。而在“太平洋直购官方网”的百度贴吧中,一场如火如荼的口水战已经进行了近一年之久,依旧硝烟未尽。 缺乏诚信,缺乏道歉的勇气,每个传销参与者为掩饰自己错误。不断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而这些都是传销课程中重点复制的内容之一。比如传销讲师们常见语言:“为什么有人在网上有人说我们是传销呢,我们应该怎么回答我们的邀约对象?”,大量重复性灌输后,包装上各种伪善,让所有群体成员习以为常,形成群体性盲从。 他人的质疑有一个不成立就全部错误,自己的观点有一个正确就全部正确,这就是长期洗脑复制后的思维惯性,在一个又一个自己虚拟杜撰甚至意淫假定的前提下,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幼稚可笑的错误逻辑和歪理邪说。对初次接触传销的人来说,在单个话题和逻辑层面,他所说似乎都无法反驳,但是全盘综合后,左脚踩右脚的地方一大堆。他们却从不介意自己说错,即便自己一小时前曾经承认过的错误,依旧滔滔不绝,按照传销流程继续激情演讲这些蹩脚错误。 对普通人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传销人和传销现象,其实就是在这些心理作用下,交织而成,再进一步细致了解,则需要了解不停变化的传销游戏规则,对照他们的潜规则、潜意识,就知道为什么执迷不悟。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社会工作者、执法者、传销参与者家属能提供帮助,也希望那些还沉迷其中的人,能够戒除精神毒瘾早日重回家庭怀抱;至于那些用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去做错误的事情而南辕北辙的人,留好一个回家的台阶给他,他只是一个不明真相的偏执狂。笔者相信如果给这些人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绝大部分人不会选择传销,即便是那些在传销里捞到钱的人,也是如此。 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维护法律尊严的角度,希望非法经营罪、诈骗罪、集资诈骗罪尽早进入传销犯罪司法实践,阻止飞速蔓延的传销新变种。法律完善和政策制定,多组织力量从群体心理着手,打破传销群体的囚徒困境心理,形成常态并有效的打击传销模式。 结尾语:笔者自2008年起,一年专职反传销,两年独立调查,数十次进入传销群体(有被邀请、有渗透卧底、也有家属求助反洗脑)调查研究群体心理,接触异地传销团伙近百个、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群体及其他传销类型三十余种,整体性归纳分析了这些群体心理因素。由于不熟悉社会心理学,文字功底有限,表达不精确的地方请谅解。 扭曲的传销式思维,在转轨时期的社会空气中普遍存在,只是在传销中更加集中的体现而已,与很多社会因素具有关联;从学术层面来说,传销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学研究价值。疯狂、泛滥、不停变异的传销,是这个信仰缺失时代留在历史中的“蚀骨烙印”! (责任编辑:传销何日绝) |